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线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步探索阶段(1978年-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形式,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针。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放权让利”的目标,即给国企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并推动“以责任制代替指令性计划”。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展开,改变单一计划经济的结构,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制度创新阶段(1993年-2003年)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抓大放小”战略,将大企业继续作为经济支柱,小型国企则向民营经济转变。
纵深推进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国务院成立国资委,主导央企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005年:国有重点企业改制约为52.7%,中央企业已有1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同时,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新时代改革(2013年至今)
2013年以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迎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重点推进垄断行业国企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开始,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创新、纵深推进和新时代改革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改革重点,共同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