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原来是经典,后来竟变成了网红金句,尤其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深受一些年轻人的喜欢。
但我认为,上一句才是经典,不知道他们为何都喜欢后一句。还成了有些人的口头禅,没事就念叨一句。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思想,年轻人的事,咱老年人以后少管。今天就以诗论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的“留行”是何意?不少人还真就没搞明白。
李白赐金放还,作了这首《侠客行》
提到李白,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袭白衣,一柄青莲宝剑,再配上一个酒葫芦。走一路,喝一路,一路欣赏天下美景……
“我曾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时间的繁华”,不少人羡慕起了李白这种执剑走天涯的生活。可李白之所以仗剑走天涯,在我看来,无非是发泄内心苦闷的心情罢了。
要知道,李白郁闷与否,他对外表达的是清一色的豪迈之情。
李白有才华,爱喝酒,想出仕为官,但他又不想走科举这条路。于是,兜兜转转,一直到公元742年,李白才由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见。
当李白得到消息之后,狂放之感顿时难以抑制,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诗句,低调?在李白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李白被招进了翰林院,这名字虽然听着高大上,但实则就是一个每天陪皇帝作诗的职位。这跟李白预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翰林院期间,李白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是将杨玉环烘托成了仙子。可这一切,并不是李白想要的。
当然,除了写诗写得好之外,李白嗜酒、放荡不羁的行事作风,也并不是唐玄宗所喜欢的。于是,仅仅在翰林院待了1年多,李白就选择了“辞职”。
唐玄宗也巴不得这样,毕竟李白名气大,如果放到现在来说,妥妥千万级网红,处理不当还容易引起乱子。
既然李白主动请辞,唐玄宗干脆“赐金放还”还留下了个好名声。
这段不愉快的经历,让李白心生郁闷
李白辞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到朝廷做官了。李白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有些郁闷,以至于他的词作中屡屡出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类的句子。
虽然这段经历不算愉快,但李白“撸到钱”了。一个人,有了钱,又没了实际的工作,于是李白就继续四处游山玩水,执剑走天涯。
于是,唐朝就多了一个白衣长剑,拎着个酒葫芦四处漂泊作诗的“驴友”。但李白的内心里,是将自己当成了一个“侠客”。
这首《侠客行》或许就是李白内心的自我写照。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节选
其中这首诗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两句了。
留行到底应该如何解释
可就在这两句诗中,“留行”成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词,不少人将它解释成:留下行踪。乍一看,倒也没什么问题,但细细想来,这个解释就有点问题了。
如果将“留行”解释为“留下行踪”,那么与下一句“事了拂衣去”就有些重复。原本这句话表达的才是杀人后拂衣而走,从此深藏功与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回过头去重新审视留行的具体含义。
按照李白这几句诗中所表达的含义来看,他讲述的是侠客一路惩恶扬善,杀尽天下坏人,千里之行,早已无人可挡。以此来衬托侠客的勇猛无敌。
这与下一句“事了拂衣”而走,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侠客一路走,一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完事之后拂衣而走,深藏功与名,实在是太帅了。
后记
李白的豪放不羁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这也是李白在做官失败后,为自己做的一个定位。既然无法在庙堂为天下百姓做事,那就当一个侠客,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此的胸怀,值得后人学习,这也是李白即便已经作古千年,还能够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