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唐代的胭脂就成为女人们主要的化妆品。但“胭脂”起源于何时何处?为什么起名叫“胭脂”?这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故事。
美貌如同故事,重要的不在于时空变幻,而在于精彩。古时的胭脂也名“焉支”。据考证,胭脂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焉支山属祁连山脉,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山丹军马场曾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种草养马之处。汉武帝元狩二年。在一个风高月皎的夜晚,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决战匈奴,斩首八千,即此山。
匈奴失去了焉支山。匈奴妇女们用婉转悠长哀怨,传唱起一支的悲情之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对于匈奴女人来说丢失了焉支山,她们就无法为出嫁的新娘化妆了。
原来焉支山中有一种名叫“红蓝花”的植物。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在石钵中淘去黄汁,便可制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单于的夫人阏氏用这种颜料混合油脂涂抹面颊,使得因风吹日晒的皮肤而生动红润起来。也因产于焉支山并由阏氏首先使用而得名“胭脂”。中原女子使用胭脂的历史,即便是不能严谨地追溯到商纣,至少早于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