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梧桐,大家是不是脑海中就浮现出春天满城飞絮、秋天一地黄叶的景象?其实,那种人称“法国梧桐”的行道树并不是我们本文要说的梧桐,“法国梧桐”只是悬铃木中的一种,跟法国没多大关系,更与梧桐搭不上边。
梧桐是落叶乔木,也称青桐。梧桐树树干挺直,树叶茂密,气质清雅。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非常形象地描绘出梧桐树挺拔、精干、又高又直、树形优美的特性。

元•刘崧 《石鼓坑田舍》:“一月离家归未得,桐花落尽子规啼。”这里描写的桐花不是梧桐花,应该是泡桐花。梧桐的花期比较晚,到夏季才开花。入秋叶子转黄,掉落得很快,天气稍微凉一点就开始落叶,所以有“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之说。西汉《淮南子•说山训》:“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北宋《太平御览》里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北宋•司马光《梧桐》:“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
梧桐树因木质密实,富有韧性,成为制作琴筝的极佳材料。据说可以保存几百年,时间越长音色越清,年代越久回声越透,韵味悠长。唐•王昌龄《琴》:“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唐•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有客天一方,寄我孤桐琴。迢迢万里隔,托此传幽音。”
古时,梧桐还是一种祥瑞的象征,传说凤凰喜欢在梧桐树上筑巢。《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唐•李白《赠饶阳张司户燧》:“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不过,梧桐在古典诗词里更多的还是象征着凄清、伤怀,对于岁末将近、时光飞逝的叹息和感慨。
唐•白居易《晚秋夜》:“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北宋•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南宋•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南宋•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南宋•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南宋•张淑芳《更漏子》:“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