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因会议过程中遭法租界巡捕破坏,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继续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参加一大的13位会议代表
一、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苦命,推翻了统治长达近300年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在全国传播民主进步、共和求存的理念,为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处在深重苦难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出现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们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他们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十月革命所掀起的革命浪潮不可阻挡,推动当时的思想界发生剧烈变化,社会结构悄然发生深刻变革。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3000余名学生齐聚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史称五四运动),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逼近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军阀亲日派官员,争取国家主权完整独立。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实践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大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相继出现,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思想条件、干部条件和外外部环境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开酝酿。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做做准备工作; 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任书记;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者的目的是按照共产主义者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和包惠僧在武汉,毛泽东和何叔衡在长沙,王尽美和邓恩铭在济南,谭平山和谭植棠在广州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欧洲、日本和法国,中国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且在工人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培养后备力量,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确定一大会议代表人选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荷兰人)和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先后受共产国际派遣来中国调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情况。此后不久,二人同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理书记李达及李汉俊秘密会面,在听取报告后,马林建议召开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以便正式成立全国性的组织。

尼科尔斯基
当时全国已有6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加上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一共是8个地区。全国党员共有57名。因对党的会议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公务在身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到会,最后实际到会的共13人,他们是毛泽东、董必武、李达、刘任静、王静美、陈公博、包惠僧、何叔衡、陈潭秋、李汉俊、张国焘、邓恩铭、周佛海。
三、一大会议始末
张国焘是第一个到达上海的,他先后拜访了李达和李汉俊,通过谈话他察觉到他们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之间的相处并不融洽,张国焘很希望借此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自己。
他先从“二李”那里了解到马林和他们的谈话内容,又在马林面前表现得圆滑乖巧,就这样,他既与马林谈得融洽无比,又同“二李”相处很是亲热,于是便往来于马林与“二李”之间,成为双方的协调人。
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原是由“二李”负责,如此以来,张国焘自然地介入其中,并反客为主,把筹备的领导权紧紧抓在自己手里。
中共“一大”由张国焘实际主持,缘由便在于此。
不久后,各地小组选派的代表纷纷到达。他们是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广东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包惠僧(原籍湖北),上海的李达、李汉俊,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共15人。陈独秀和李大钊因事务繁忙没有出席会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家中正式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大会推举张国焘为会议主席,主持日常议事日程。会议秘书是毛泽东与周佛海,担任记录工作。大会的议题:制定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选举中央机构。由张国焘宣读了由陈公博转来的陈独秀信函,谈了党的发展与教育、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党的意见、群众路线四点意见。
接着,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致辞,马林说着列宁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怀,他很期望中国建立起共产党,期望世界的东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代表们的眼睛,全都睁得大大的。若不是马林事先关照过不许鼓掌以免惊动密探的话,代表们必然早已激动地鼓起掌来。
马林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一直讲到子夜。马林讲完之后,尼科尔斯基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发言,他的话似乎并没有引起大家多大的注意。他一讲完,张国焘马上宣布散会。
当代表们披着浓浓的夜色走出李公馆后门时,四下里已一片寂静。这次大会开得十分热烈,没有一个人面带困意。这是中共“一大”期间第一次全体会议。
以后的几天里,会议仍一直在李公馆举行。然而,时而有的代表会因琐事无法前来开会,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因怕出入过频,引起路人怀疑,所以也很少来。张国焘是大会执行主席,他是每回必到的。当起草党的纲领和决议时,经过一番又一番的争论,在党纲、章程和决议的草稿纸上,画满了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的修改记号。
7月30日,在上海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险些出事了。那天天气分外闷热,代表们决定白天不开会,等晚上有凉风时再举行。晚上,会议准时在李宅召开,这次又缺了一个人——周佛海,那天他肚子痛,大泻不止,只好呆在住处休息。不一会儿,从虚掩的后门里,伸进一个陌生人的头来。一个灰布长衫的中年男子一双怀疑的眼睛到处乱溜,李汉俊站出来,大声质问这个冒昧闯进自己家门的不速之客,那人忙称找错了地方,一边弯腰道歉,一边匆匆退了出去。面对这一情形,富有多年地下斗争经验的马林,双眼顿时射出警惕的目光。
马林忽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用手“嘭”地拍了一下桌子,当机立断,建议会议应立即停止,大家迅速离开。张国焘慌忙宣布中止开会,代表们纷纷散去。李汉俊是主人,自然不能走,陈公博也坐下来陪他。
不一会儿,便有大队人马赶来包围了李公馆,翻箱搜筐,严密搜检,骚扰了足足2个钟头。好一场惊吓!出现这种情况,这会在上海是开不下去了。李达提议离开上海。可去哪里呢?周佛海建议去杭州西湖。这时张国焘虽然也很想离开上海,却不同意去杭州。他认为杭州是个旅游胜地,人多世杂,容易暴露。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纪念船
结果,李达夫人王会梧提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去。可以在南湖上租条游船继续开会。大家一致赞成。这时,陈公博却打起了“退堂鼓”,李汉俊因是李公馆的主人,正受到侦探的严密监视也不能去。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二人在火车上太惹眼也不能去。不久,余下的代表们一起乘火车来到嘉兴。
王会梧早已先行莅临,不久,一条雕梁画栋、装饰奢华、陈设考究的游船出现在代表们面前。已经是8月初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进行。王会梧独坐在舱外,留心着四周动静。舱内摆着茶点和麻将,一群人围坐在圆桌前加紧完成各项议程。会议选举党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