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 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刑法执行制度。在假释考验期内,假释犯罪分子需遵守相关规定,接受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监督改造。若在考验期内出现法定收监执行的情形,将撤销假释,并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假释的主要特征包括:
前提条件:
假释以执行一定期限的刑罚为前提,只有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后才能对受刑人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予以假释。
悔改依据:
假释以受刑人在服刑期间的悔改为根据,如果受刑人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表明其已经得到矫正,理应提前释放出狱。
考验条件:
假释的提前释放是附有一定条件的,即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未发生撤销假释的法定事由。假释虽然解除监禁,但存在着收监执行残余刑罚的可能性。
监督机关: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考验期限:
假释考验期限因原判刑罚及执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考验期限为原判刑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考验期限为10年。
应当遵守的规定: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假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附条件的提前释放,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