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孔旭阳 孙健 马骏
3月底,河南新乡原阳县一粮老板吴某(化名)与青海西宁市一家企业签订了2800吨小麦购销协议。随后,吴老板在汽车货运微信群里发了雇车信息,一家微信名为“盛凯物流”的公司很快联系了他,承诺可以安排货车把吴老板的小麦运往青海西宁。虽然与这家物流企业从来没有业务往来,但吴老板发货心切,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按照约定,“盛凯物流”先后安排了三辆货车运输了70余吨小麦。货车发出后不到两天,吴老板发现货车司机打电话不接,彻底失联,他感觉不妙,立即报警。

原阳县警方通过车辆导航定位轨迹追踪,发现其中两辆运粮货车根本没有驶出原阳县,而是把小麦卖给了10公里外的一家粮食收购站,收购站老板蒙在鼓里,按照网上联系的所谓“卖粮人”的要求,分别向三个账户转账了近10万元小麦收购款,还有25吨小麦没来得及付款。警方立即扣押了未付款的25吨小麦,终止交易。根据收款账户,警方又顺藤摸瓜,赴唐山、广州等地为吴老板追回了价值约58000元的黄金和15800元的手机一部。

原来,这是一起传统与新型手法交织的跨省诈骗案!诈骗分子潜伏在粮食交易群里,获取运输信息,然后冒充物流公司为受害人联系安排运输车辆。诈骗分子作为中间人,一方面骗取发货人的信任,一方面伪造改变发货信息,欺骗货车司机按照自己设定的运输路线把小麦送到指定粮食收购点,然后再冒充销售方让粮食收购方货到付款,同时又把同伙在网络购物平台上骗取的商家线下交易的收款银行卡号,发给粮食收购方付款,20吨的小麦销售款购买了70多克黄金,另外一部分小麦销售款购买了手机,成功把诈骗款洗白。如果不是受害人及时发现、原阳县警方行动迅速,这几笔诈骗款很可能会被转移到境外,将很难被追回。

警方提醒广大商户:当前物流诈骗呈现出“精准定位目标、伪造权威身份、快速资金转移”的特点,建议商户要加强对合作方资质审核,安装货物追踪系统,如果遇到异常指令,应立即通过多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因“熟人关系”或者“紧急情况”陷入诈骗陷阱。
审核:张蕾 闫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