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盘前要闻一览】财联社4月7日电,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的美股市场财经要闻如下: 1、美国股指期货集体下跌,截至目前,道指期货跌2.65%,标普500指数期货跌2.97%,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3.06%。 2、欧洲股市大幅下跌,德国DAX指数跌4.15%,法国CAC指数跌4.38%,英国富时指数跌4.42%。 3、隔夜利率互换数据显示,目前市场预期到年底前将有1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对应5次降息;互换合约也显示,美联储在下周提前降息的概率也达到40%。 4、韦德布什将特斯拉股票的12个月目标价从550美元大幅下调至315美元,降幅高达43%。不过,新的目标价仍高于特斯拉239美元的最新收盘价。下调特斯拉目标价的最大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 5、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表示,苹果公司“几乎不可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将庞大的产业链连根拔起并迁回美国。iPhone或大幅提高在美售价。 6、Meta推出号称最强大的开源AI模型Llama 4,包含Scout和Maverick两个版本,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具备多模态处理能力。 7、高盛预估,亚马逊美国商品成本可能因关税上涨15%-20%,全球商品成本增加9%-12%,关税可能使亚马逊年化利润损失50亿-100亿美元。 8、捷豹路虎汽车公司表示,由于新关税政策,它将暂停向美国发货。捷豹路虎汽车公司将此举描述为“短期行动”,并表示将花时间制定长期计划以适应新的经济格局。 9、壳牌表示,预计税收成本在24亿至32亿美元之间,远高于加拿大皇家银行18亿美元的预估。壳牌还警告称,第一季度可能出现高达50亿美元的营运资金增加。
美股盘前要闻一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49:00
-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搅乱全球市场,引来全球奋起反击。在中国率先“11箭齐发”迅速坚决予以反制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已陆续出台或正在谋划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关税炸弹”落地后,中国企业的核心思路已不是“特朗普1.0”时的挣扎求生,而是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撑过危机。通过与多名外贸业内人士交流
-
-
养老金融行业观察:美国401(k)减持权益类资产引担忧;英国拟放宽养老金购房限制
近期,全球养老金融市场呈现显著波动。美国居民因经济衰退预期加剧,通过401(k)账户大规模减持权益类资产;英国则拟调整养老金使用规则,允许公民动用退休储蓄购买首套住房。两项政策动向折射出不同经济体应对老龄化与市场风险的差异化路径,也引发了对养老资产长期配置的深度思考。一、经济衰退预期下,美国401(
-
-
新华社洛杉矶4月7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表示,他不会暂停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后对媒体表示,他眼下没有暂停关税政策的考虑,许多经济体的领导人正寻求与其谈判。他认为,强行执行关税政策和进行谈判,这两件事并不矛盾。特朗普还说,他拒绝了欧盟当天稍早时表示
-
-
外交部:美方滥施关税无异于剥夺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权利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成欣、袁睿)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日表示,美方滥施关税无异于剥夺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权利,必然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美国日前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对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发达国家”的弱小经济体也未能幸免
-
-
来源:扬子晚报当地时间4月7日,有多家美媒报道称,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考虑对部分国家暂停征收90天关税。△截至美东时间7日11时左右,标普500指数(左)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中)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均基本抹去假消息带来的涨幅,由涨转跌受此消息影响,原本开盘暴跌的美股
-
-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4月7日获悉,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指示一个美国国家安全小组重新审查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以帮助确定是否适合采取进一步行动。今年1月3日,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日铁收购美钢。随后,两家公司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拜登的阻止收购令,并对该收购案进行重新审查。2
-
-
【摩根士丹利下调美国银行业评级】财联社4月8日电,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下调了美国大中型银行股评级,因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加了经济衰退的风险并可能推迟交易活动的复苏。根据4月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师将大型和中型银行股的评级从“有吸引力”下调至“与大盘一致”。他们还下调了对财务顾问和消费金
-
-
A股新能源企业回应“对等关税”: “危”中有“机” 影响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在“对等关税”影响下,全球新能源供应链正在加速变化。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出海加速,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