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叶欣)“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看看这座救了我胆囊的城市!”7月8日,即将从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康复出院的傅女士(化姓)笑着感慨道。对于这次武汉之行,她感慨万千,“真是万幸,遇到了江院长他们,我的胆囊保住了!”
傅女士今年60岁,胆囊结石病史长达7年,虽未急性发作,但偶发的右上腹隐痛让她始终心存隐忧。近期,因看到明星胆囊切除的新闻,加之自己也辗转多家医院咨询也都是‘一刀切’的结论,内心总是万般纠结。女儿通过网络了解到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在保胆治疗领域的专长,母女二人决定从山西赴汉求医。“我只有一个结石,不想失去胆囊!听说这边有技术,我想试试保住它,就为一个可能!”傅女士的诉求朴素却坚定。
入院检查显示,傅女士患有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结石位于胆囊出口处。“患者结石形成于早期,后续未继续增长,但结石较大,一过性阻挡胆汁流出后,出现间歇性胆囊收缩不良。胆囊仍有保留价值,但需通过科学评估确认功能。”副主任医师邱实分析道。
按照常规流程,保胆手术需通过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判断胆囊活性。然而,傅女士的检查结果显示“收缩功能不佳”,这一指标通常被视为保胆禁忌。面对矛盾,胆石病团队并未轻易放弃,“胆囊就像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惊吓’,有时检查结果会像被蒙住了眼睛,看不清真相。”
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医疗团队决定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二次探查,以“面对面”观察替代“线上诊断”,确保决策严谨性。
7月4日上午,手术正式开始。腹腔镜下,傅女士的胆囊形态、大小、质地均正常,状态远比那张冰冷的检查报告优秀得多!主刀医生通过胆道镜精准套取一枚1.5厘米大小形似红枣的混合性结石,整场“保胆之战”干净利落,仅用时40分钟,出血量不足5毫升。

成功取出的结石 通讯员供图
“真是不虚此行啊!看了那么久,只有这里真正理解我想留住它的心,帮我圆了这个梦!”术后第二天,傅女士摸着腹部那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在病区自如散步,并向胆石病医疗团队表达了感激。

江帆副院长带领团队手术中 通讯员供图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表示,术前检查如同“悬丝诊脉”,存在信息偏差可能,术中探查则是“四诊合参”,能全面评估胆囊真实状态。医学需以科学态度对待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简单处理。江院长强调,傅女士的幸运源于结石未持续增多且胆囊功能未完全丧失,但此类案例属少数。建议胆囊结石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进行超声复查,已确诊患者需定期复查,并遵循专科医生建议,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