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我在深圳有个“家”(作者:熊宗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7 12:0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

点击小三角收听

我在深圳有个“家”

作者:熊宗俊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可就在这座城市,我居然有个“家”,这个家,非亲非故,却以亲人相称;这个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个家,就是“依丽一家亲”。

2003年初,我从湖北来到深圳,来之前深圳对于我是陌生的,在这里我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我是随着公司而来。在这二十几年中,打拼成为我生活的主题,而每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躺在床上一股化不开的思乡之情,漂泊之感便向我袭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伤感始终萦绕在心间。

2017年7月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第一次见到史依丽老师,当时她是“关爱抗战老兵”基金会的主任。我被“关爱抗战老兵”的义举吸引,更被依丽姐的爱心打动,渐渐我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并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10月的一个夜晚,忽然接到依丽姐的电话,她问要不要加入“依丽一家亲”微信群。原来这个群都是依丽姐多年的好友,最初是被她的爱心感召,拉来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项目的捐赠人,后来募捐结束了,她特别珍惜大家的这份情义,便把该群继续保留下来,改为“依丽一家亲”。

“依丽一家亲”大掌门史依丽

“依丽一家亲”,顾名思义就是依丽姐的一家人。依丽姐是“依丽一家亲”群的发起人,也是微信群的灵魂人物,我们亲切地喊她“大掌门”。群里的188 位家人,可谓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她们不仅身在深圳,更是散布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但在微信群里她们却各自以家门“六亲”相称,这里横跨 4 个年龄代际,上至老爷子、大掌门和60 后、70 后为主的姑叔舅姨的大字辈,下至 80 后、90 后,甚至00 后的哥姐外甥侄子的小字辈。其中不乏对深圳的发展和建设卓有贡献的领军人物,业界大咖,也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后起之秀,一批海归青年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进入家门,即有份独属于自己的身份,按长幼辈分我成为了家门的“湖北幺叔”。“依丽一家亲”公益家族还制定有家谱、家规,每一位新人进家门,都会得到一份印有自己名字的新家谱。所以,新人进家门的头等大事,就是家门大字辈把家谱郑重交到新人手中。当从“大掌门”手中接过家谱时,这份薪火相传的仪式感,令我激动不已,从此在深圳我也是有“家”的人。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桂贤出席依丽一家亲八年庆并合影留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依丽一家亲”家族一贯秉承的家风。2020年1月,春节临近,“大掌门”便在群里召集给蔡印时“老爷子”电话拜年。蔡印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朗诵艺术家,以耄耋之龄成为了家族最年长的人,我们也尊称他为“老爷子”。大家以接龙的方式自愿报名,从初四到初十,每天一位家人分别代表“依丽一家亲”的家人慰问“老爷子”,我报名幸运地成为了七个代表中的一员。初六晚上,已回老家过年的我,打通了“老爷子”的电话,他说一切都好,虽不能出门,但有家人们的问候,非常感动。他还关心我在湖北的处境,使我倍感温暖。

“依丽一家亲”家族里,特别温馨的是冬至的饺子宴,每年冬至来临,“大掌门”便召集大家一起包饺子。冬至吃饺子,是北方的习俗。饺子,在中国代表着亲人团聚,尤其在除夕,不吃顿饺子都不算过年。记得第一次参加“依丽一家亲”的冬至饺子宴,是在家门“陕西大姨”昝勤先的私人会所。当我走出电梯,老远就闻到飘来的羊肉馅饺子的味道。我们十来个家人,围坐在一起,擀饺子皮的擀饺子皮,包饺子的包饺子,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享受着欢聚的时刻。热情好客的“陕西大姨”还拿出了珍藏多年,为儿子婚礼准备的茅台,我吃着她盛来的一大碗水饺,恍如回到了儿时的除夕夜吃饺子的情景,这份暖心的画面,再次浮现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让我深切感受到在深圳有个“家”,是2022年7月的一天,我因病住院,并做了个小手术。当我出院的第二天,忽然接到了“大掌门”的电话,她埋怨我,生病住院了为何不告诉她?我笑着说,没事的,我这不都出院了。她还是不放心,第二天买了一大堆的营养品,特意委托家门“四表哥”肖宇亲自给我送来。当时住院做手术,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望着桌上一堆的营养品,我忍不住落下了泪,一种久违的归属感油然而生,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今我还不清楚,住院做手术,连我母亲都不知道,“大掌门”依丽姐是如何知道的呢?

在人情彼此疏离,每个人都活成一座“孤岛”的今天,深圳居然有“依丽一家亲”这样一个温情港湾,怎叫人不倍加珍惜呢?188 位虽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天家人,有情、有爱,相互温暖,彼此呵护,亲如一家。正如家门“苏州小姨”魏懿的那句感慨——“朋友变亲人,深圳更温暖”。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如果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构建了“依丽一家亲”的精神家园,那么,心怀“大爱”热衷公益,才是这个大家族追求的使命和担当。“依丽一家亲”因公益而结缘,更因公益而同行。

2018年9月,“大掌门”夫妇撰文《了不起的一百岁——田爱华》为老人百岁庆生,并号召“依丽一家亲”家族向老人捐款助老。1918年生于湖南大庸的田爱华老人,是享誉中外的妇产科专家,曾任长沙协和医院(后更名长沙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他在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例输卵管绝育后再通吻合术。他的妇产科专著《产科内分泌》,经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力荐,成为了医学院妇产科的专业教材。晚年的田爱华院长,却蜗居在深圳仅30平的公寓里,近年又因病卧床两年半,他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全靠太太照料。田院长传奇的人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让我们敬佩不已。而他晚年的凄凉,又令我们痛心疾首。

9月的一个下午,我受“大掌门”的委托,代表“依丽一家亲”家族去田院长家慰问,并送来大家捐赠的善款。此时的老人躺在床上,已虚弱得说不出话,当他太太把收到转款的手机屏拿到他眼前时,他微笑地点点头。望着骨瘦如柴的田老,我鼻子一酸,强忍着眼泪笑着说:“田老,我受依丽姐委托,代表依丽一家亲来看您,我们都很牵挂您,您安心养病,我还会再来看您的!”虽然他无儿无女,可我们不就是他的儿女吗?再次探望田老,是一周后我和家门“八姨”喻萍江,拿着鲜花来到他的病床前,田老已处于迷离之际,两天后,刚刚过完百岁生日的他走了。

“依丽一家亲”家族年会是家门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嘉年华,每年年会最重要的主题,便是发起公益项目。家族年会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项目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项目出发,到妇儿公益、扶贫济弱敬老助老,再到海洋环保公益,艺术公益等领域。

依丽一家亲五年庆在《闯》塑像前合影留念

2019年的“依丽一家亲”家族三周年年会,我们现场发起为《南方都市报》记者徐文阁捐款的活动。在今天有新闻理想的媒体人,已经不多了,但徐文阁绝对是一位活跃在一线的新闻战士。他来深圳的近二十年里,一直将自己的镜头对准这座城市中最弱势的群体,最需要关注的民众。他为深圳的付出,深深打动了我们。当“大掌门”了解到他罹患重病后深感不安,籍家族团聚之际,特发起爱心募捐。我受“大掌门”的委托,负责与徐文阁联系,代表“依丽一家亲”家族送上我们对他的敬意。此次现金捐款和义购他的摄影集,合计一万三千多元,当我把捐款信和善款发给徐文阁时,他由衷的感谢,激起我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涌上心头。

2024年3月24日,在我们举办家族八周年年会开幕前,家人们收获了一枚代表爱心和希望的银叶树种子。现场隆重启动“依丽一家亲银叶树保育种植区”项目,史依丽和坝光自然学校名誉副校长周炜夫妇,还以二人的名义捐赠了 5000 元善款。其实,早在2005年2月,他们夫妇就和朋友们种下首批银叶树,当时被《晶报》整版报道。二十多年来,他们夫妇专注地投入银叶树古珍稀生物群落的保育,呼吁和倡导更多人关注到银叶树保育及海洋公益事业中来。捐赠现场,我负责提醒场外的周炜副校长微信转账。当看到善款转入的那一刻,作为“依丽一家亲”的一员,我深感与有荣焉,能加入由“大掌门”依丽姐创办的公益家族,又何其幸哉。

“依丽一家亲”家族自2016 年创立至今,以爱心和公益为纽带,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已成为全国首个由公益人汇聚而成,以中华传统家族辈分相称的微信社群。

今年是“依丽一家亲”微信群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我们却在深圳,在这个没有血缘的公益家族,留下了无数个温馨的画面,暖心的瞬间。

谁说深圳的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自从我加入了依丽姐建的微信群,我便在深圳有个“家”,这个家就是“依丽一家亲”。

【作者简介】熊宗俊,文化学者、红学专家、作家。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作协理事、香港卫视《东边西边》特邀嘉宾。多年来致力于开发并实践人文通识教育,2020年主编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名师导读》。

(图片由作者提供)

相关文章
7月深圳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6%

7月深圳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6%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刘琼8月13日,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份,深圳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其

60余名困境家庭儿童完成艺术探索旅程

60余名困境家庭儿童完成艺术探索旅程

近日,由太原古交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古交市众熙公益协会开展的“大山里的艺术创想”暑期课堂圆满结课。活动中,60余名来自残疾、低保、事实孤儿等困境家庭的儿童,在充满色彩与音符的课堂中完成了一次独特的艺术探索旅程。作为该中心精心打造的文明实践公益项目,“大山里的艺术创想”旨在弥补乡镇学校艺术教育资源

聚焦用药咨询 “海鸥热线”将拓展发展新路径

聚焦用药咨询 “海鸥热线”将拓展发展新路径

北京青年报记者7月21日了解到,由北京市西城区食品药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西城食药协会”)组织的“海鸥热线”沟通会在京举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公众对合理用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现实中,“药不对症”“重复用药”“剂量错误”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老年人看不懂说明书、慢性病患者不知如何搭配用药、家长给孩子喂

东盟媒体研学班@大湾区 他们都学了些啥?

东盟媒体研学班@大湾区 他们都学了些啥?

7月14日,来自东盟成员国和观察员东帝汶的19家媒体的20余位资深媒体人士齐聚中国香港,开启为期6日的媒体能力拓展研习班。中国日报亚太分社的资深采编国际团队为参与研习班的媒体记者量身打造了精品课程,涵盖新闻现场实战技能分享、人工智能辅助内容创作、社交媒体运营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本次东盟国家媒体能力拓展

立讯精密接盘闻泰科技深圳公司

立讯精密接盘闻泰科技深圳公司

【立讯精密接盘闻泰科技深圳公司】财联社7月3日电,天眼查显示,近日,闻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闻泰科技(600745)退出,新增立讯精密(002475)全资子公司立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为全资股东,法定代表人由颜运兴变更为王伟超,同时多位主要人员发生变更。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

深中通道新地标!西人工岛计划年底前开放预约

深中通道新地标!西人工岛计划年底前开放预约

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连接深圳、中山、广州三地,于去年的6月30日通车。在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之际,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项目地标性建筑——西人工岛也将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面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桥梁和隧道转换的关键节点,它不仅仅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我在深圳有个“家”(作者:熊宗俊)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我在深圳有个“家”(作者:熊宗俊)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朗诵:赵玉点击小三角收听我在深圳有个“家”作者:熊宗俊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可就在这座城市,我居然有个“家”,这个家,非亲非故,却以亲人相称;这个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个家,就是“依丽一家亲”。2003年初,

62岁李连杰,突然自曝有轻微的自闭!

62岁李连杰,突然自曝有轻微的自闭!

“我应当有轻微的自闭”6月20日李连杰发布了一条视频回应了有关他自闭症的话题他称自己因为年少成名,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要求签名、拍合影。“你出名了之后,你会发现失去了自我,到街边吃个饭都不行,因为大家都围着你……你不微笑,就会有人说你不礼貌。”他称,在经历这样的关注之后,会特别怕人群,因为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