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的路段修好了,心里的大石总算落地了。”新兴县料坑村村民笑着对回访的巡察干部说。
新兴县委巡察机构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与被巡察党组织“同题共答”。在巡察过程中,通过建立“即知即改、边巡边改、立行立改”机制,巡察干部带着问题清单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以“巡”的精准性倒逼“改”的实效性,让巡察监督始终紧贴民心、回应民需。今年以来,推动解决农田灌溉、群众出行难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83项,切实将巡察整改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张发票收款方和合同签订方不一致,且没有附工程验收单,是典型的资金使用不规范。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要练就‘火眼金睛’,既要沉下心看账本、逐笔核凭证,更要把大额支出、异常转账这些‘关键点’盯紧看牢。”在东成镇举办的纪检干部“月学课堂”上,该镇纪委书记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既敲警钟,又教方法。
此前,县委巡察办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向县委社会工作部制发巡察建议书,推动全县各镇针对基层监督薄弱环节,系统梳理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风险点,探索“月学课堂”提升基层监督水平,从思想认识、能力建设双维度破解基层监督“不敢、不愿、不会”的困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
整改不是“独角戏”,而是各方协同的“大合唱”。县委巡察办负责人介绍,为破解整改责任“虚化空转”难题,与被巡察党组织建立巡察整改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定期调度、靶向指导,推动被巡察党组织扛起主体责任。自十四届县委以来,共发出巡察专题报告22份、巡察建议书12份,有力倒逼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和系统整治。
整改不是“纸面文章”,而是“实效考场”。新兴县紧紧抓住影响整改实效的关键环节,出台《新兴县委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工作规定(试行)》等制度,构建“原因剖析—责任压实—制度完善—实效检验”的全链条评估体系。集中整改期结束后,由纪委监委、组织部、巡察机构联合“阅卷”,通过直奔现场“点对点”核查、深入群众“面对面”问效,对整改不达标的“退回重改”,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果断点名通报并严肃约谈相关责任人,以刚性约束杜绝“纸上整改”,扎实推进巡察“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对集中整改期满的59个党组织开展巡察整改专项监督检查3轮,发出审核意见21份,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163项,推动完善制度125项,约谈127人,清退违规款项167.37万元,实现“整改一个、带动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
谭笑 新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