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十五周年——为和平而来 为和平坚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8:42:00    

人民日报记者 任皓宇 黄炜鑫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支援保障……35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和平而来,为和平坚守。中国维和官兵始终认真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用过硬的专业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出色完成各项维和任务。“中国蓝盔”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传递和平友谊,给当地民众带去信心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卓越贡献。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清除雷患 保障安全

炸毁的建筑,破损的路面,历经战火的黎巴嫩南部地区满目疮痍。散碎的砖瓦前,中国第二十三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爆炸物处理小组组长卿圣和身着防护服,手持探雷器,仔细探寻面前的每一寸土地。随着“嘀嘀嘀”的报警声响起,他反复扫描确认,插上标识物。此后,他的同事将负责销毁发现的地雷和未爆弹药。

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边境,300多个用于标记停火线的蓝桶连接成“蓝线”,这是联合国为黎以划定的长约121公里的临时停火线。“目前,我们主要为黎巴嫩和以色列边界的‘蓝线’附近各项清障及建设作业等提供排爆保障支持。”卿圣和说,“黎以停火协议达成以来,当地居民陆续踏上回家的路,我们希望能为居民返乡提供安全畅通的绿色通道。”

这是卿圣和第二次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这里夏天气候炎热,毒蛇毒虫较多,执行任务时全身湿透是常有之事。”卿圣和说,“尽管条件艰苦,我们却始终保持作业标准,不松懈一分一毫。找到地雷,销毁地雷,防止遗留地雷对平民造成伤害,是我们扫雷兵的使命。”

自2006年3月首次部署到任务区以来,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8300余人次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黎以边境的雷场地形复杂、高度危险。19年来,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历经黎以战火洗礼,以专业和勇气一次次成功完成各项任务,守护当地民众安全,完成黎以边境“蓝线”观察哨建设、巡逻道路修复、蓝桶栽桩等1.3万余项施工任务,安全高效清排近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爆炸物散落区和1.42万米巡逻道路,发现并销毁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8万余枚,修复道路320公里,栽桩蓝桶135根。此外,中国维和部队还进行医疗救助9万余人次,实施手术2500余台次。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联合国、黎巴嫩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

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中国维和官兵还积极与各国友军进行技术交流,相互学习。在此前举行的一次扫雷排爆经验交流活动中,中国维和官兵向友军介绍了任务区常见地雷、标准作业流程等基本情况,展示了重型排爆服、航弹探测器、频率干扰仪等10余种专业装备。双方就协同未爆物处置和安全执行扫雷等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努力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发言人安德烈亚·泰嫩蒂表示,排雷工作极其危险,中国维和部队一直以高度的奉献精神和专业水平完成排雷工作,在保护当地民众安全和减少贫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

支援保障 翱翔空中

“物资装载完毕,飞机性能良好,请求起飞!”当地时间3月17日清晨6时20分,伴着轰鸣的旋翼声和飞扬的尘土,中国第五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机长张雷向塔台请求起飞。得到同意指令后,张雷驾驶飞机迎着朝阳向任务目的地飞去。

自2019年从苏丹达尔富尔部署至阿卜耶伊任务区以来,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连续5年在阿卜耶伊任务区执行空中武装巡逻、人员转运和物资运输等任务。多年来,中国维和官兵始终牢记维和使命,全力履职担当,用实际行动在任务区上空飞出一道道绚丽的和平航迹,被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以下简称“联阿安全部队”)称为“一支不可或缺的航空力量”。

今年3月上旬,任务区周边局势陡然升温,武装冲突不断。因地面运输车队频繁遭截,卡杜格利营区燃料耗尽,电力关闭,车辆装备无法启动。危急关头,直升机分队承担了为联阿安全部队开辟空中油料运输通道、送去补给物资的特殊任务。此时,前往大规模冲突区域执行空中运输任务风险高、难度大,“直升机运着柴油过去,相当于背着炸药包”。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任务区唯一一支空中军事力量,张雷主动请缨执行首架次飞行任务。

午后的室外气温超过40摄氏度,机舱内温度高达55摄氏度。尽管酷热难耐,但张雷和副驾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停变换航向以规避冲突点,努力操控直升机平稳飞行以减少机上搭载的油罐颠簸。因战火升起的硝烟不断从机身两侧掠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后,着陆点终于出现在视野中,张雷操纵直升机迅速下降,平稳落地。卸载物资时,外军士兵激动地说:“中国‘蓝盔’,总是来得比我们希望的更快。”

由于冲突持续,直升机分队坚持为卡杜格利、提士汶、阿布库萨等维和营区的维和友军送去油料、食物等补给物资,确保任务点维和部队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为最大程度保护平民不受战乱波及,分队还与联阿安全部队联合制订武装巡逻计划,增加空中武装巡逻频次,动态监控周边安全局势,为联合国及时采取行动化解地区冲突、保护当地平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支援。

“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是阿卜耶伊任务区人员货物运输补给的重要力量。”联阿安全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亚历山大·德·里马表示。

任务区航线混乱,基础设施简陋,通联手段匮乏,业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执行任务效率,降低飞行安全风险,直升机分队技术人员重新架设天线,检修通信设备,探索任务区环境特点;机组成员一边执行空中任务一边摸索尝试,验证各类通信手段的最大传输距离,最终成功实现飞行任务途中全程有效通联。

此外,直升机分队还通过规范场地标识和消防设施、召集塔台人员开展航空英语及装备操作业务集训、统一风险评估标准等方式,在联阿安全部队任务区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航空业务流程。联阿安全部队航空处处长皮娜在对直升机分队的直升机进行核查时频频竖起大拇指:“中国直升机分队的标准,始终值得信赖!”

“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常年在高温、大风沙等高风险条件下飞行,曾成功穿越沙尘暴,完成多项特殊任务,探索并总结出很多宝贵经验。”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成员、中国第五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指挥员柴华表示,面临复杂困难的形势和任务,他和队员将毫不退缩,为联合国在阿卜耶伊地区的维和行动提供支撑,为冲突地区实现和平发展带去更多信心和希望。

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

修复道路 守护健康

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尘土气息。重型挖掘机轰鸣,履带碾过崎岖不平的地面,扬起一片片黄沙。战士们头戴蓝色头盔,身穿厚重的防弹衣,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

“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中国第十五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王艳辉告诉记者,“正在施工的这条‘图拉雷—温若克—阿莱克’补给线,是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出行的交通‘大动脉’,也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机构向当地民众提供食物、药品救助的‘生命线’。目前正值雨季,施工难度较大,尽快修复这条道路是当务之急。”

自2024年12月部署至任务区以来,工兵分队先后高标准完成了机场平整、超级营地基础设施建设、难民营搬迁安置、地下掩体修建、多条补给线修复等各项授权任务,得到了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以下简称“联南苏团”)、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我们在施工中,总能遇到当地孩子向我们敬礼,为我们竖起大拇指。”王艳辉说。

除工兵分队外,这里还驻扎有中国第十五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分队。在南苏丹瓦乌地区联合国营区一角,印有红十字标志的白色板房格外醒目。这里是联南苏团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所在地,也是医疗分队的工作地。

医疗分队主要负责联合国工作人员及维和部队的日常医疗保障、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工作。截至目前,医疗分队共接诊救治患者600余人次,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保障任务。

在医院的公告板上,贴着一张瓦乌地区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一个个义诊点计划。“我们正与联合国卫生部门对接,将在本月开展首次驻地义诊,主要为当地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并进行传染病防治宣传。”医疗分队队长赵亮说。

走进药房,药剂师刘国栋正在仔细核对药品清单。“抗疟疾药物、抗生素、儿科用药是我们的重点储备。”他指着货架上分类摆放的药品说,“考虑到当地气候特点,我们还特别增加了防暑和消化道疾病药物的储备量。”隔壁诊室里,技师徐云正在调试便携式B超机。“这台设备是我们特意为义诊准备的。”她说,“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力求为当地民众提供尽可能完善的诊疗服务。”

联南苏团评估组成员克里斯蒂安·马林说,中国维和部队不仅具备出色的工程作业和医疗水平,还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我们从中国维和官兵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经验”。

(曾雪彤、张博禹、王道奎、秦英章、张晓昆、向成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麦当劳麦辣系列回归手工裹粉,地方门店展示后厨裹粉制备流程

麦当劳麦辣系列回归手工裹粉,地方门店展示后厨裹粉制备流程

自今年2月下旬流传的“麦当劳麦辣鸡翅将恢复裹粉”的传闻终于落地。本周,麦当劳中国宣布麦辣系列回归手工裹粉,麦辣鸡腿汉堡和麦辣鸡翅恢复餐厅现场裹粉制作。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麦当劳中国方面称,这一调整基于深入的消费者调研,以及对粉丝反馈的聆听,为顾客带来金黄酥脆、鲜嫩多汁、辣味十足的经典美味。“过去几年

因此前柯洁比赛争议,中国不组队参加今年的LG杯世界棋王赛

因此前柯洁比赛争议,中国不组队参加今年的LG杯世界棋王赛

中国围棋协会相关负责人23日表示,协会将不组队参加预计于5月份开幕的新一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赛,但这不会影响中国棋手参加其他由韩国主办的世界棋战。在1月份举行的第29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三番棋决赛决胜局中,中国棋手柯洁继第二局之后再次因为未将提子放进棋盒盖遭韩方判定违规,且裁判中断比赛时机具有争议

徐星院士做客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科学电影是“科学的广告片”

徐星院士做客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科学电影是“科学的广告片”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已拉开帷幕,中国科技馆科学文化访谈栏目《北辰对话》4月22日推出特别节目“我们的科学电影”。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徐星在节目中用“科学的广告片”这一关键词来形容科学电影,他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科学电影,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十五周年——为和平而来 为和平坚守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十五周年——为和平而来 为和平坚守

人民日报记者 任皓宇 黄炜鑫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支援保障……35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和平而来,为和平坚守。中国维和官兵始终认真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用过硬的专

何以中国|万里茶道,追溯商贸文化之路

何以中国|万里茶道,追溯商贸文化之路

围绕万里茶道,讲述其背后的商贸历史与文化交流,展现往昔繁荣盛景。编辑: 张徐宗责编: 卢逸

马下飞蹄“奔” 向银幕,全球首部生肖动物纪录电影《马到成功》亮相北影节

马下飞蹄“奔” 向银幕,全球首部生肖动物纪录电影《马到成功》亮相北影节

马,作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千百年来携人类共赴荆棘、生死相托;生肖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符号,凝结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激励我们以梦为马、策马奔腾。如今,马下飞蹄正朝着银幕“奔”去,以期唤醒中外观众的文化共鸣。4月21日,由中国科技馆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电影单元迎来一场视觉文化盛宴,全

康力电梯创始人王友林逝世,终年62岁

康力电梯创始人王友林逝世,终年62岁

4月21日,康力电梯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名誉董事长、董事王友林家属通知,王友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1日逝世,享年62岁。 资料显示,王友林,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大学学历,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苏州市第

4月21日投资避雷针:多家公司密集公告 股票可能被实施ST

4月21日投资避雷针:多家公司密集公告 股票可能被实施ST

导读:财联社4月21日投资避雷针,近日,A股及海外市场潜在风险事件如下。国内经济信息方面包括:1)宇树科技回应机器人马拉松摔倒:并未参赛,机器人性能和使用者息息相关;2)财政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849亿元,同比下降15.9%;公司方面重点关注包括:1)长药控股4月22日起将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