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成都市正式发布了2025年土地供应计划,相较2024年减少约2200公顷,同比减少约45.83%。
当天,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转发通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的《成都市各区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用地供应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发布,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执行。
据悉,《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范围包括成都市各区范围(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下同)。
编制原则为统筹谋划做好土地市场要素保障服务,加强闲置存量土地盘活,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高质量利用。实行土地要素支撑跟着项目走,对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严控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用地。同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形势,综合评估商业存量和未来增量需求,优化规划布局,精细统筹各区域供地规模、结构、节奏和价格水平,保持区域供需平衡,保障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用地供应计划》显示,2025年度,成都市各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600公顷,相较2024年减少2200公顷。从供应结构来看,2025年度各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中,商服类用地168公顷,占比66.46%;工矿仓储用地607公顷,占比23.35%;住宅类用地460公顷,占比17.6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15公顷,占比19.81%;交通运输用地800公顷,占比30.7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其他用地50公顷,占比1.92%。
在供应布局方面,2025年度,在各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上,工矿仓储用地供应主要分布在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等以制造业、物流仓储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内;商服类用地、住宅类用地供应主要集中在商品住宅销售周期较短或在合理区间及商业用房库存量较小区域;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供应重点保障各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养老、绿地、道路、市政设施、社区服务综合体等涉及民生的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保障成乐高速扩容、川藏铁路(新津段)、新双龙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用于保障四川岷江干流新津河段7号拦河闸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成都住宅用地土拍市场火爆,持续刷新楼面成交历史价。
3月11日,成都举行3宗纯住宅用地拍卖,开发商竞争十分激烈。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多个消息源获悉,其中高新区一宗约64亩的纯住宅地块,吸引了金茂、华润、中海、中铁建等19家房企参加,该地块起拍价为18600元/㎡,最终由招商蛇口以31700元/㎡的楼面价拿下,溢价率70.43%,成都土拍成交楼面价首次突破3万元/㎡,创历史纪录。此外,当日开拍的另外两宗住宅用地也竞争激烈,溢价率均超过35%。
时隔约半个月之后(3月27日),成都再次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土地拍卖,土拍成交楼面价进一步突破4万元/㎡。据悉,该地块系位于金融城3期的纯住宅用地,容积率2.5、面积48.74亩,起拍楼面价为20000元/平方米。当天,招商、华润、中海、中旅、建发、远达、华发等10余家房企参与竞拍;经过213轮竞价,该宗土地最终以4120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交,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溢价率达106%,竞得房企为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