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织就经纬 以勤耕耘教育
——记信阳市羊山中学优秀班主任刁梦雪

刁梦雪与学生们轻松、快乐地交流。 本报记者 冯康松 摄
清晨七点,信阳市羊山中学的精进楼上传来阵阵的脚步声,青年教师刁梦雪手提装着教案的帆布包,行色匆匆地走进教室。29岁的她身兼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和初三(12)班的班主任,六载春秋扎根讲台,她始终践行“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守望,是细水长流的温暖”的育人理念。精进楼二楼的楼梯口,初三(12)班的灯光总比其他教室亮得更早——那是刁梦雪的“清晨仪式”:开窗通风、整理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今日励志短句。窗台上,一盆绿萝在晨光中舒展枝叶,叶片上凝着细密的水珠,仿佛映照着她日复一日的坚持。
班级管理,于细微处见匠心
晨光熹微,初三(12)班的琅琅书声已回荡在教学楼中。50余张课桌按“美乐智慧课堂”模式,5人为一组围坐。
这个被学校称为年级“纪律标杆”的班级,秩序井然背后是刁梦雪日复一日地倾注:体育课跟着学生蹦、跳活动肩颈,午间陪餐时悄悄记下谁爱挑食,课间十分钟化身“移动办公室”——走廊截住数学课代表分析昨日作业共性错误,楼梯口拉住忧心忡忡的家长三言两语化解亲子矛盾。去年深秋,学生小雯因家庭原因导致成绩骤降,刁梦雪连续两周放学后陪她在操场散步。有一天的傍晚,这位女孩突然蹲在地上抽泣:“老师,我觉得自己像被扔掉的作业本。”刁梦雪默默递上纸巾,隔天便将小雯调至班委岗位。如今,这个曾缩在教室角落的女孩,已成为刁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
“九年级学生的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了才会有。”她笑言。在刁梦雪眼中,教育绝非铁尺下的规训,而是春风化雨般的内化生长。班级图书角里贴着学生自拟的《星辰公约》,卫生角的抹布按颜色分类悬挂,甚至粉笔盒都贴着“节约标兵”标签。那些整齐的作业本、温热的互助情、自发向上的好学风,皆印证着她的理念:当规矩成为呼吸,平凡岁月亦可闪耀星光。
英语课堂,让知识扎根生活
“翻开七年级泛黄的笔记,这是你们‘have learned’的见证;而今天的课堂,是‘will achieve’的起点!”刁梦雪举起一本边角卷曲的作业本,封面上还画着歪歪扭扭的卡通小人。学生们哄笑起来——那是小浩同学的“黑历史”。讲台上,她将语法知识与青春记忆编织:讲解“现在完成时”,让学生对比三年前稚嫩的英文日记与如今流畅的演讲稿;分析“定语从句”时,要求用复合句描述同桌最闪光的特质。
中考复习阶段,她的“错题漂流本”风靡全班。蓝色水笔抄录错题,红色批注语法陷阱、绿色书写反思感悟,周五的“错题交易会”更化身为知识集市。上周五,班长小姜高举着本子吆喝:“这道完形填空‘买一赠一’,附赠我的独家记忆口诀!”引得众人争相“认购”。更令人动容的是,每本漂流本扉页都印着一行烫金小字:“错误是星星,连起来就是成长的银河。”
她坚信教育是灵魂的塑造。月考后,总能在某个学生的笔袋里发现她手写的鼓励;早读时顺手为低血糖女孩扎起散落的发辫……这些细微之举,让英语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成为心灵的对话。
教研引领,青蓝相继的担当
作为教研组长,刁梦雪以“青蓝工程”为纽带,推动团队共进。青年教师杨可欣备战市优质课竞赛时,她连续三周陪其打磨教案至深夜,最终这节课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每周集体备课,刁梦雪总抱着厚厚的听课笔记参与,带领青年教师每周录制10分钟“微课堂”,要求组内互评时须先找三个亮点再提建议。“教育是传承与创新并重,是关爱与扶持同行。”正是因为有着许多像她这样兢兢业业、深耕教学的优秀老师,羊山中学英语组在历年中招考试中屡创佳绩。
多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琐碎光阴里的千丝万缕。这位年轻的班主任用耐心、仁心、细心,为50多个孩子的青春编织出安心的网。正如她在教师大会的演讲中所说:“教育不是宏大叙事,是早读时帮学生扎起散落的头发,是为月考失利的孩子偷偷写的一封信,是总低头缩在角落的女孩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教育的神奇从不在惊天动地的瞬间,而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坚持……”
来源:信阳日报 记者 冯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