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通讯员 陆雨婷
你能想象吗,眼前的浪漫法式乡村农场,3个月前还是一处荒置养殖场。
这个五一假期,杭州双浦镇老沙社区,开业不久的樱樱花园农场吸引许多年轻人打卡。年初,90后设计师蒋玲青租下这10亩地,花3个多月“爆改”,现在农场已经成了社区里的时尚新地标。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蒋玲青这样为双浦带来惊喜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他们带来了美术馆、微短剧基地等全新业态,重塑乡土空间的同时,也让田野中生长出了诗意,让双浦成了杭州版的“去有风的地方”。

受访者供图
养殖场爆改成花园农场,吸引商拍游客打卡
樱樱花园农场能带来松弛感,这是很多人打卡后的评价。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有种南法度假风……设计师蒋玲青身穿一袭白色长裙,长发上绑了洁白的丝带,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农场的风格。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蒋玲青是义乌人,最早经营花艺咖啡店,后来开起了摄影基地。5年前,她从义乌来到杭州双浦,在外张村靠着钱塘江畔租了一幢白色小楼,打造了她在杭州的第一家摄影基地。“当时找了很多地方都感觉不对,一到双浦,就被江边的风景给吸住了,马上就签下了合同。”基地里有十几个不同风格的摄影场景,INS风、乡村风、田园风,都是时下流行的风格,“平时主要是服装品牌商和网红博主,周末、节假日游客也来多,多的时候一天有近300人。”

受访者供图
今年年初,她又租下一片面积更大的废弃养殖场,在工地上奔波了3个月,一点点将它变成她理想中的样子。除了摄影基地,还增加了花园农场,种植了蓝莓、番茄、迷迭香等十几种农作物以及数不清的鲜花品种。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我们采访时碰见了一个正在拍摄的商拍小团队。负责人小舒是个皮肤晒得黝黑的00后男生,他说自己是这里的老顾客:“这批服装主要是长裙,南法风格和服装的感觉非常契合,拍出来效果很好。”小舒的团队常年在全国各地拍摄,但每年春夏多集中在杭州,“双浦这里有比较多的优质摄影基地,很多同行也会来这边拍照。”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蒋玲青更想营造一个让都市人享受自然的空间:“我们除了接商拍的客户,也欢迎游客来打卡拍照,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去自由呼吸,喝喝咖啡,感受乡野的松弛感。”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一年焕新数次,持续提供情绪价值
蒋玲青说,在双浦,大约聚集了十几家摄影基地,“想要出圈,就要不断地去学习,要根据时尚流行的风向,去调整元素,给摄影师更好的出片率。”她几乎一年要对基地进行两到三次装修,大型改动每年至少一次,小型调整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进行。“我们五月份就开始改秋冬景了,基本上一个景存在小半年。花材、软装、家具都会不时更换,投入成本很大,但这是必须的。”她说,这样才能持续吸引年轻人,为他们提供新鲜的情绪价值。

受访者供图
蒋玲青对细节的营造格外用心,比如盘子里散落的若干新鲜花瓣,桌上摆的两只菠萝,都是氛围感一种,“希望这里可以装下大多女孩的梦想:种花、种蔬菜、喝咖啡。”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对于未来,蒋玲青有一揽子计划,“双浦就像城市的后花园,我想定位农学旅融合的方向,在农场推出更多新的项目。”蒋玲青说,之后农场会上线研学游,将开设植物展览、香氛制作、手工陶艺课等,并与周边农户合作,推出时尚的果蔬礼盒,还准备开设助农直播间,把本地好的农特产品带出去。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新业态越来越多,他们为什么选择双浦
在双浦镇下杨村,蒙太奇·视觉艺术主题复古咖啡馆里,“90后”短剧导演柳牧之正忙着为拍摄布景,在摆弄空地上的老爷车。“大学期间就在剧组打工,有了自己的影视梦,现在想做个‘微短剧手艺人’。”
柳牧之前年来到下杨村,在这家咖啡馆里增加了短剧拍摄业务,“已经拍了20多部微短剧,80%的镜头都在双浦本地完成,这里也成了杭州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点。”游客多了,村民也欢喜,一开机也要来凑热闹。“忙的时候我会雇佣村民担任小时工。”柳牧之说,村民们都很骄傲,说家乡现在可时髦了。

受访者供图
安徽人夏宏飞则在双浦周富村的矿山石壁边打造了一个山下美术馆。“起初只是想给自己找油画工作室,但一看见石壁下的这幢建筑,就想把它租下来。”夏宏飞说,由于画作和艺术装置越摆越多,干脆开成了美术馆,“效果出奇得好,崖壁成了游客争相拍照的打卡点位,周边的草坪可以露营,周末节假日都挤满人。”
为什么年轻人纷纷选择双浦?
按照蒋玲青的说法,这里像春天的风一样,轻轻柔柔地吹进心里,让人想慢下来、好好生活。因它懂得,真正的治愈不是逃避,而是让人在风起时,看清心之所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