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穆砚
4月15日晚间,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星新材”或“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67亿元,同比下降1.75%,净利润9.53亿元,同比下降33.49%,基本每股收益为0.61元,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32.2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
伟星新材在年报中称,受房地产、基建投资需求下降的冲击,建材行业工程类竞品纷纷挤入零售赛道,品牌建材跨界布局,叠加消费需求与总量下降等因素,行业价格战硝烟弥漫,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加速了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面对市场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的现状,公司进一步加大市场投入与品牌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1,671.46万元;合营企业东鹏合立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6,694.22万元;收购公司商誉减值准备增加7,397.17万元。
年报显示,这家主营新型塑料管道的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微降约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超过三成。市场需求疲软成为拖累业绩的首要因素。国内塑料管道行业在2024年面临总产量下滑,建筑、市政等领域需求减弱导致行业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尽管伟星新材通过优化业务模式、拓展渠道试图突围,但市场收缩的大环境仍对其营收形成掣肘。尤其占公司收入大头的零售业务,在房地产行业调整周期中受到明显冲击。
为应对竞争,企业主动加大市场投入的策略反而成为利润“双刃剑”。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约14%,主要用于品牌推广及渠道维护。这一投入虽短期内稳固了市场份额,却难以抵消营收下降对利润的侵蚀。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尚未完全缓解,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
非经常性损益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年报披露,公司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同比减少约1.67亿元,叠加收购标的商誉减值计提超过7000万元,两项合计对净利润影响接近2.4亿元。这部分损失约占全年净利润缩减额的六成,暴露出企业在投资布局与并购整合中的潜在风险。
公司2024年保持研发投入,并加速海外产能布局。越南、临海等地新建工业园陆续投产,固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逾四成。但短期内,这些投入尚未转化为有效产出,反而推高了当期运营成本。
伟星新材称,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力争达到65.80亿元,成本及费用力争控制在53.50亿元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伟星新材主要从事各类中高档新型塑料管道的制造与销售,产品分为三大系列:一是PPR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内冷热给水;二是PE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市政供水、采暖、燃气、排水排污等领域;三是PVC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排水排污以及电力护套等领域。同时,公司还拓展室内防水、全屋净水等新业务。
二级市场上,伟星新材4月15日收报11.72元,总市值186.59亿元。
审读: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