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古·岚·道”山径赛暨乡村旅游消费季活动在重庆市荣昌区举行。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3月29日,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古·岚·道”山径赛暨乡村旅游消费季活动在重庆市荣昌区举行。活动共吸引川渝两地1000余名跑步爱好者及游客参与,展现成渝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活力。
同日,第十二届重庆佛图古关登山大赛暨首届“锦渝满堂”巴蜀登高赛鸣笛开赛,来自重庆市渝中区、成都市锦江区的168支登山队伍、近千名参赛选手齐聚一堂。
上述两个活动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密协作与互动的细小案例。2025年,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的新起点,一季度伊始,双城经济圈便以昂扬姿态吹响了加速建设的“集结号”。
日前,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的举行,更是为川渝互动协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重庆高速航发集团利泽公司供图
一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提速
2025年春节期间,来自四川的杨鑫带着一家人前往重庆神龙峡景区游玩。在售票窗口,他掏出社保卡轻松完成购票,享受了同重庆居民一样的五折旅游优惠政策。“以前出门旅游,不同地区政策不同,优惠也难享受。现在社保卡在川渝地区一卡通用,方便又实惠。”杨鑫感叹道。
自2025年1月1日起,川渝两地居民社会保障卡在两地多个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互认互通。这一举措深刻影响着两地民众的生活,“双城生活、同城体验”的美好愿景已悄然变为现实。
家住重庆渝北的王云,退休后常回四川广安老家居住。不久前,她在广安当地医院看病,治疗结束后直接使用重庆的社保卡进行结算。“以前异地看病报销手续繁琐,需要来回跑。现在用社保卡,全程网办,即时报销,太方便了。”王云赞叹不已。
目前,川渝两地已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147个,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293个,推动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61项检查检验结果亦实现了互认。
不仅民众切实受惠,川渝两地亦在各个领域并驾齐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加速融合,渐趋一体。
2025年年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便发布了《2025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名单》。川渝两省市将共建总投资约3.7万亿元的320个重点项目,年度预计投资4414.5亿元。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320个重点项目涵盖了两地交通、能源、水利、产业、科技、消费及生态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规模大、范围广,而且聚焦高质量发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引领作用。
捷报频传,好消息不断。
3月6日,渝厦高铁重庆段完成线路拨接,成功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预计2025年内开通。该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强化成渝与长株潭、海西经济区的联系。
3月28日,双城经济圈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大项目——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标志着该枢纽全面进入生产运营阶段。至此,嘉陵江干流四川广元至重庆朝天门段15个梯级全部联通,建成高等级航道680多公里。

3月24日上午,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举行。苏思 摄/视觉重庆
重庆连续三年召开
建设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
3月24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举行,这也是重庆连续三年召开此会议,展现重庆出全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奋力开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局面的决心。
在今年的会议上,重庆市委领导指出,全市上下要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坚持干字当头,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强化川渝协同联动,推动建设重要经济中心跨上新台阶、科技创新中心见到新成效、西部金融中心取得新进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新高地呈现新气象、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迈出新步伐,努力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成果,奋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具体而言,要加快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携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协同推进算力建设,共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要着力提升成渝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联动打造一批创新综合体,合力建设跨区域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
要全面增强西部金融中心集聚功能和服务质效,做大做强跨省域金融数智化服务平台,联合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要持续放大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辨识度、影响力,培育打造具有巴蜀特色的文旅业态和产品,实施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计划,推动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
要推动极核引领超大城市发展能级跨越提升,全面增强成渝“双核”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副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扎实推进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
要强化川渝联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数字赋能探索“双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积极推进川渝共建统一大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扩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
要充分发挥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跨省域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联动提升外贸综合服务体系能力,加快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
要不断提升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惠民利民质效,迭代升级政务服务“川渝通办”,持续强化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构建完善生态协同治理体系,实施治水、治气攻坚联合行动,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3月6日,渝厦高铁重庆段完成线路拨接。
专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
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看来,川渝两地正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各方面齐头并进,成效显著,预期令人期待。
汤继强教授还表示,重庆举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体现出重庆市积极主动作为,把握“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启动的关键时间节点。
“无论是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还是在生态屏障保护、金融中心打造、陆海通道建设等方面,重庆都铆足了劲儿,展现出积极奋进的良好状态。”
汤继强教授还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有助于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川渝地区有望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对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引擎作用。”
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也表示,从中央至地方,各级对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川渝两地亦在积极互动、携手共进。
“此次推进大会的举行,不仅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更为‘十五五’规划的开局铺设了一条加速建设的快车道,为未来的蓬勃发展勾勒出了清晰而明确的蓝图。”
李勇研究员还提出了一项具体建议,即川渝两地进一步做好广安的发展文章。“广安行政上虽属四川,但其经济流向与重庆紧密相连。重庆可主动与广安研讨融合发展之道,进一步促进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特别在公共服务领域,可推出更多惠及民众的政策,以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