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网专讯:最近一周,中美互降关税之后的提振作用迅速消化,市场对长期的贸易谈判形势持谨慎态度,交易商以做空为主,ICE棉花期货从高点大幅回落,近两日在超跌之后逐渐企稳。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预计下年度美国期末库存升至近七年高点,达到520万包(近十年均值是454万包),虽然现在距离下年度还为时尚早,供需预测肯定还有很多变数,因此供需报告还是给市场带来偏空影响。
随着期货价格的连续下跌,从上周末开始,国际现货需求开始恢复,可能是受中美贸易谈判的推动,以及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削减至30%的直接影响,中国成品制造商、织造企业正在补充库存。纱线价格对此反应积极,由于产品库存紧张且需要补充原料库存,许多工厂可能急需恢复产能。
尽管如此,这种情况能否体现在未来的美棉出口周报还不确定。上周的采购主要发生在周末期间,因此可能会错过截止到上周四的最新一期的美棉出口报告。不过,按上周的签约量,美棉出口仍然能够轻松超过上调之后的美棉出口预测(1120万包),而且上周的装运量达到了33.88万包,完成出口预测的平均值只有16.7万包。目前,工厂的原料库存总体上捉襟见肘,如果贸易形势出现向好预期,买家肯定会积极采购。如果工厂继续随用随买,按照USDA预测的贸易量推算,每周也会采购80余万包。
除此之外,二季度和三季度适逢北半球棉花播种和生长期,期货市场一般不会有强烈的做空欲望,因此市场继续下跌的空间应该有限。管理基金目前的净空单相当于300多万包,如果有买入的机会(得州天气、美棉出口快速增加等),这些净空头会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另一方面,短期内市场的做空力量也相对有限,除非棉价逼近70美分大关。
上周以来,澳棉的主要买家是中国和印度,低等级的需求都很活跃,印度对澳棉SLM 1-5/32级棉有很强需求,基差在1100点左右。美棉出口价格虽然下跌,但许多竞争对手在亚洲主要市场的价格都比美棉更有竞争力,巴西棉和西非棉在中国和巴基斯坦更具吸引力。从下游来看,虽然美国服装零售价格高企使零售商利润保持稳定,但给终端消费带来阻力,棉花需求也因此受限。随着下游制造商预期订单增加而开始上调产能,全球纱线价格开始走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