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阳台上的菜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0:57:00    

他们是写字楼里忙碌的上班族,对着电脑屏幕,敲击着键盘,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下班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自家阳台上的“农夫”,精心照料着那些蔬菜瓜果,沉浸在一片绿意之中。

阳台种菜

28岁的李阳是一名广告策划人,家住运河区学府花园小区。

曾经他也和同龄人一样,下班回到家后,点个外卖,窝在沙发里追剧打游戏。

时间久了,李阳觉得生活枯燥乏味,这个年龄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

偶然一次,他在手机上刷到了一个在阳台上种菜的视频,从此他便有了新身份。

每天下班后,他不再像以往那样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而是迫不及待地走进阳台。

在这个不足5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盆,里面种着生菜、香菜、辣椒等。

“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想在忙碌的生活中找点不一样的乐趣。没想到,这小小的阳台菜园,成了我每天最期待去的地方。”李阳笑着说。

在写字楼里,他是为了工作而忙碌奔波的打工人,压力如山;而在阳台上,他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农夫”,看着种子发芽、长大,心中满是宁静与喜悦。

这种从紧张的工作节奏到悠然的田园生活的转变,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平衡。

下班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阳台,他看着一阳台的绿色,走到这个跟前看看,走到那个跟前摸摸,记录着这些蔬菜的生长。

工作一天下来,难免会感到疲惫和烦躁,但只要走进阳台,看到那些生机勃勃的蔬菜,李阳的心情就会瞬间变好。

“浇水、施肥、修剪枝叶,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让我忘却一切烦恼。”李阳说。

每到假期的时候,李阳也不爱出门,索性就在菜园旁放了一把躺椅,拿一本书,看看书,瞅瞅菜。

在沧州,像李阳这样在阳台种菜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城市的喧嚣中,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小小的田园,在种菜的过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田园时光”

周梓园今年32岁,来沧州工作已经5年了。

去年,她搬进了运河区阳光国际小区的新家,开启了属于她的“田园时光”。

“当时挑选这个住处的时候,我就本着一个标准,必须有间阳光充足的小阳台。”周梓园说。

新家是她和别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她租的这一间恰好有个3平方米的小阳台。

她在这个小阳台上,精心搭建起种植架,这里种满了她心心念念的番茄。

这些番茄,从破土而出的嫩芽,到逐渐长出果实,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就像看到了生命的奇迹,那种成就感是在工作中很难体会到的。”周梓园说道。

在她眼中,阳台种菜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心灵寄托,从被工作裹挟的打工人,变成了能够掌控生活节奏、亲近自然的“都市农夫”。

因为住处离公司较近,她午休时间,也会回到家里,去看看这个小菜园。

“以前总是觉得生活很单调,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给这些蔬菜浇浇水,看着它们茁壮成长,感觉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份不一样的色彩。”周梓园说。

阳台种菜还成为周梓园的一种社交方式,催生了独特的“种菜社交”。

她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种菜成果,分享种植心得,与网友们互动交流,建立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种菜群。

她还在小红书上,发布了大量的种菜笔记、种植攻略和成果展示。

从种子发芽,到收获蔬菜,每一个阶段都被记录下来,吸引着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网友们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互相请教种植技巧。

“我在小红书上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种菜的心得,分享收获的喜悦,这种感觉很棒。”周梓园说。

“现在下了班,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逛逛绿博园,为我的农耕生活置办装备。”周梓园说。

周梓园的抖音号里,搜索的话题也是关于阳台种菜的,关注的博主也是专门讲解种植技巧的。

这份小小的牵挂,让她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不再孤单,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花园变菜园

张翠柳家住运河区一城枫景小区,是我市一家幼儿园的老师。

几年前,张翠柳家的阳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和绿植。直到随手种的一盆香菜在阳台上扎了根,她和丈夫决定,把阳台上的花全部换成蔬菜。

生菜、菠菜、香菜、油麦菜、土豆、洋葱......张翠柳家的阳台上一片生机盎然。

“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大自然,每天下了班就喜欢沿着运河边散步,看见别人家的菜地种满了辣椒和西红柿就十分羡慕。”张翠柳说。

去年冬天,张翠柳和丈夫把5平方米阳台重新设计改造了一番,还专门装上了暖气片,把花园变成了菜园。

每天下了班,夫妻俩争先恐后地钻进阳台,看着绿油油的青菜,他们爱不释手。

“你知道品尝着自己亲手种的蔬菜是啥感觉吗?那种清脆可口,香甜汁嫩的口感,让人特别满足。”张翠柳说。

前不久,家里的菠菜出现了问题,起了很多腻虫,张翠柳查资料、看视频,学了很多蔬菜种植知识,也顺便了解了很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腻虫治理成功后,她还把经验传授给身边跟她一样喜欢种菜的朋友。

夫妻俩天天在小菜园里摸索,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

“我家就喜欢攒各种各样的泡沫箱子,有时候出门还会把一些合适的泡沫箱子捡回家,看看适合在里面种些啥。”张翠柳说。

这个小菜园,对于张翠柳来说,不仅能缓解一天的工作压力,更能让人回归宁静。

“前几天,菜园里熟了两个草莓,我丈夫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洗干净装进白色的小盘子,拿了两把小叉子放在我面前,我觉得太有仪式感了。”张翠柳说。

小菜园每天带给张翠柳不同的幸福感,蔬菜可以随吃随摘,还能增添生活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智能种菜机

孙浩林今年30岁,从事人工智能工作。一年前,孙浩林迷上了阳台种菜。

因为从事的专业与人工智能有关,孙浩林的菜园有些与众不同。

传统的种菜方式要与城市的现代化同步,在科技的加持下,孙浩林的阳台种菜变得“高大上”起来,充满了科技感。

各种智能设备、新型种植技术,让孙浩林的阳台种菜之路更加便捷和高效。

智能种菜机成了孙浩林的首选。他在自家阳台放置了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了自动滴灌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控蔬菜的健康状况。

他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轻轻一点,就能了解蔬菜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光照、水分和养分。

“这就像是给蔬菜请了一个私人管家,所有的数据一目了然,种菜变得轻松多了。”孙浩林笑着说。

“红鸟”番茄,垂直生长不超过60厘米,非常适合狭小的阳台空间;“绿宝石”番茄即便在日均3小时光照下依然能够挂果,适合城市阳台光照不足的环境;“铁皮”番茄对白粉病免疫率达98%,能减少病虫害的困扰……

这些种植经验都是孙浩林在不断地尝试中总结出来的。

除此之外,孙浩林还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种植器皿。他还在“阳台菜园”里打造了鱼菜共生系统。

“3D打印定制盆器可以根据阳台的空间和个人喜好,打造出独特的空中种植矩阵,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孙浩林说。

种菜养鱼,这是孙浩林父亲年轻时的梦想,没想到孙浩林把鱼菜共生系统变成了现实。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生态循环,既环保又有趣。

当他们亲手埋下种子,看着幼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直至收获果实,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喜与期待。

在这个小小的阳台上,他们种下的不仅是蔬菜,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董芳辰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湖南都职学子李琛:五年青春,奋斗铸就逆袭之路

湖南都职学子李琛:五年青春,奋斗铸就逆袭之路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学子李琛以超出录取线60多分的优异成绩,成功叩开理想本科院校的大门。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易庆 长沙报道五年前的夏天,李琛的中考成绩单曾让他陷入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的五年制大专,这一决定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面对质疑,他坚定信念,立志要用五年时间证明自己。

方城县独树镇:提高非法集资识别能力

方城县独树镇:提高非法集资识别能力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倪聪一为提高群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保护群众合法财产,6月25日,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组织学习对非法集资的识别和防范会。会议上,工作人员通过生动且专业的讲解,为群众揭开非法集资的神秘面纱。他们详细阐述了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等,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

内蒙古一脑瘫男孩高考601分:预估能考620分,不是特别满意

内蒙古一脑瘫男孩高考601分:预估能考620分,不是特别满意

6月24日凌晨,在内蒙古包头市,一位患有运动障碍型脑瘫的考生在得知自己高考601分的成绩后,与父母激动地相拥在一起。看到儿子这么高的分数,父母的嘴角笑得都压不住了。高考601分脑瘫男孩和父母查成绩(来源:奔腾融媒)6月25日,该名考生的母亲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名叫韩泽宇,今年20岁,在内蒙古包头市

城市推荐官能做什么

城市推荐官能做什么

近日,首批30位上海城市推荐官经过多轮选拔后揭晓。这些从普通人中精挑细选的城市推荐官,不同于传统导游和讲解员,他们的任务是借助数字内容和新媒体平台,生动讲述上海故事,助力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的国际影响力。不止上海,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也已开展类似活动,吸引千行百业的有志者担当城市推荐官。什么人能成为城市

知时明势,选好新专业

知时明势,选好新专业

编者按2025年高考已经收官,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考生也将进入选专业、填志愿的环节。近年来,学科专业调整加速,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上新,既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也对考生的志愿填报提出了新挑战。网络上甚嚣尘上的各类志愿填报建议,更可能让考生和家长陷入选择困难。面对众多新

米脂五幼:真心施教助成长

米脂五幼:真心施教助成长

“萱萱,现在变得开朗又自信。”近日,米脂县第五幼儿园教师石维在家访中申紫萱的奶奶如是说。申紫萱就读于米脂县第五幼儿园,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刚步入幼儿园时,不善言辞还自卑。石维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给予关注,经常与她进行深入交流,耐心倾听她的心声,给予她真诚的鼓励和支持。在教学活动中,石维通过讲故

从古观象台到摄影机暗箱的6个瞬间 看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从古观象台到摄影机暗箱的6个瞬间 看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0日讯 公元1673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北平制造完成了赤道经纬仪,通过游表上窄窄的狭缝,中国人首次知道了太阳、月亮等天体的经纬度。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皇室,贵族们正端起景德镇的瓷碗,品尝着来自东方的茶叶;日本浮世绘匠人,从姑苏版画中找到了灵感,为自己的作品注入色彩……

读懂复旦校训“密码”

读懂复旦校训“密码”

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20岁的生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10个字的复旦校训内涵是什么?120年,两个甲子,复旦大学的精神起源何在?复旦的文化底蕴又是什么?“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5月2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复旦校友回归母校,共同纪念复旦百廿相辉。听一听校友们的心声——“从邯郸校区、枫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