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兴隆县六道河小学219名学生陆续到校报到,开启新学期。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
8月25日一早,兴隆县六道河小学迎来秋季开学。琅琅读书声,再一次回荡在这所刚刚经历过洪灾侵袭的校园。
“宿舍很干净,洗漱室有热水器,和家里一样!”五年级的刘雯萱背着书包走进宿舍楼。她来自五道河村,家里被洪水冲出了一个大口子。“这些天我一直住在妈妈单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这个以往走读的小姑娘,这学期选择了住校。
六道河小学是一所服务周边11个行政村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三层宿舍楼共有300个床位。就在不到一个月前,该校宿舍楼、教学楼和食堂的一楼还浸泡在近2米深的洪水中。武警官兵、教师、家长、志愿者一起动手,让校园变了样。
“全校共有学生219人,今天已全部安全到校。”六道河小学校长赵志军说。
为优先保障家中受灾较重学生的寄宿需求,学校提前进行走访调查,并建议距校较近的学生临时走读。“家长们都很配合,现在住校生180人,受灾家庭孩子均得到妥善安置。”赵志军说,学校还有20张床应急备用。
三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上交暑假作业。令人欣慰的是,全班作业一份不少。“发洪水那几天,老师专门打电话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还说作业写多少算多少。”学生陈思琪说,越困难越要自律,只要有一张桌子,就要坚持完成作业。
许多学生一进校就发现了变化:新课桌、新饮水机、新餐具……点点滴滴,都是灾后重建的痕迹。孩子们每人还收到一个“温暖包”,里面有油画棒、雨衣、应急手电、求生哨、创可贴等物品。
“这些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我们将把这些善举融入感恩教育,让孩子们知恩、感恩。”赵志军说。
学生安全返校只是第一步,筑牢安全防线更是重中之重。饮水安全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学校自备井被淹,当地政府紧急铺设临时管道,引入附近村庄的自来水,并每日开展水质监测,确保食堂用水安全。同时,食堂所有被淹厨具全部更换,确保餐食安全无忧。
开学第一课,各年级的班主任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带着学生走遍校园,一一识别风险区域。“有些地方还在维修,拉了警戒线,我们都是安全员,大家要互相提醒、远离危险。”四年级一班班主任谢海涛边走边对孩子们说。
洪水可以冲毁道路、房屋,但冲不垮勇气与坚毅。六道河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不仅关于知识,更是关于生命、关于感恩、关于如何在灾难中成长的一课。“我们有信心为广大师生营造绝对安全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赵志军说。(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