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灌关键时期,寿光农业大户抢抓农时,依托现代化农业机械,让土地“喝饱”丰产水,为今年夏收打好基础。

近日,在位于侯镇的月宝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张月宝正在抢抓时机,对麦田进行拔节孕穗期的灌溉,与传统“大水漫灌”不同,他家的农田正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精准饮水”。

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月宝:“我们利用水肥一体化以后,把肥料集中在根系生长旺盛的地方,减少肥料的使用量,增加肥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增加产量。”

张月宝告诉记者,这几年他种植着近2000亩地。以前大水漫灌式的浇水必须得全家上阵,费时费力;之后换了喷灌机,虽然省工了,但是20多天最多也就浇灌500亩,耗时长;现在用上了水肥一体化,只需提前设定好程序,即可实现自动灌溉、施肥,500亩地仅需10天便可完成,实现了“数据种田”。

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月宝:“前期自己投资了一部分,后期高标准农田在这个地方进行了提升改造,已经达到了全部的智能化,完全解决了浇水费工、费时、费力的问题。”

今年小麦长势良好,背后正是“科技+天时”的双重保障,在小麦返青初期,一场及时雨雪有效缓解了干旱,改善了土壤墒情,这次拔节孕穗水则是小麦“长个儿”的关键。拨开绿油油的麦苗,张月宝随手拔起一株小麦告诉记者:这时候水肥供足了,穗粒数、千粒重才有保障。

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月宝:“地里现在的分蘖量在100万以上,管理好了,45万的亩穗数是没有问题的。”


“过去春耕看天,现在春耕看数。”科技将“老把式”的经验变成了数据,让种地越来越有准头、越来越有奔头。在科技的加持下,接下来,种植户们也将重点围绕病虫害防控与植株调控展开精细化作业,为小麦丰产丰收打牢基础。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敬聚 张金坤 任杰
阅读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