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钱还是干股的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技术股与干股的区别
技术股是个人以技术加入公司所获得的股份,其比例一般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得到国务院同意,高技术人才可以持有高达25%的股份。
干股通常是指未实际出资,但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公司股份的股东。他们可能因某种关系或承诺对公司有贡献,但并未实际投入资金或资产。
干股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股东有实际出资的义务。如果一个股东只拿干股不出钱,他可能面临被起诉足额出资的风险,甚至可能受到工商部门的罚款。
名义出资与实际出资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干股股东并未实际出资,但其他股东代其出资,并在工商登记上显示干股股东为出资人,这样在手续上会显得更为合规。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如干股股东的法律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出资比例与股份比例
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如果有人承诺有关系可以帮助公司推销产品、增加盈利,但不出钱,经过三方商量后,这个人可以作为股东,工商登记出资20万,占20%的股份。尽管他并未实际出资,但他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是股东,拥有相应的股份。
总结来说,出了钱还是干股的情况可能源于技术股与干股的区别、干股的法律风险、名义出资与实际出资的差异,以及出资比例与股份比例的不同处理方式。为了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纠纷,建议在实际出资时明确股份的性质和股东的权益,确保所有股东的权益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