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不会判死刑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犯罪情节方面
正当防卫:在面临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进行反击致人死亡,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犯罪,不会判死刑。
激情杀人:行为人在特定情境下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杀人,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可能不会判处死刑。
过失致人死亡:犯罪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杀人的意图,只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他人死亡,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判处死刑。
犯罪情节较轻:如长期遭受家暴后激情杀人,犯罪人犯罪后的表现如积极自首、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并获得谅解等情节,可能会使得法院判处死缓或者无期徒刑。
犯罪主体因素
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适用死刑。
孕妇或七十五周岁以上的人:除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情形外,也不适用死刑。
精神障碍:犯罪人如果是精神病患者在病发时行为能力不受其主观意志控制,则属于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证据因素
证据不足:如果案件证据存在瑕疵,达不到判处死刑所要求的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法院也不会判处死刑。
其他特殊情况
自首、立功: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有揭发他人犯罪等立功表现,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不判处死刑。
被害人过错: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情况,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综上所述,杀人不会判死刑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犯罪情节、犯罪主体、证据和其他特殊情况等多个方面。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决定是否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