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浩宇在为学生讲解习题。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走进包头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学生们正在生物教师胡浩宇的带领下,大声朗读着高考考点。作为一位研究型教师,在34年的教学生涯中,胡浩宇把三尺讲台作为默默耕耘的桃李园,着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总结了“五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心中有“道” 手中有“艺”
胡浩宇认为,能站稳三尺讲台的老师,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心中有“道”,二是手中握“艺”。她说:“在与学生相处时,我追求亦师亦友的境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特质与潜力,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便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把学生教好,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知识、智慧和爱点燃他们求知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尽情展现自我、绽放光彩。”
“对我们来说,胡老师更像是朋友,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时第一时间想告诉的人,更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倾诉对象。”包头市第二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张靓仪说,“在课堂上,胡老师用专业的讲解引领我们走进了生物的世界,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她引导我们独立思考,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点亮了我们求学的道路。”
胡浩宇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为推动学校乃至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特级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包头市首批新时代名教师”“包头市首批卓越教师”等荣誉称号。
做好“传帮带” 助力青年成长
在包头市第二中学成立的“胡浩宇名师工作室”、生物学科组提出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1357工程”和“师徒双结对制度”及“走课、磨课、听课、评课制度”中,胡浩宇积极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全方位推动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在胡浩宇的指导下,学校生物学科组的年轻教师们开始研究教师教育理论,学会了开展教师需求分析,强化了精细化资源管理,还积极参与胡浩宇主持的课题研究,在市级和区级学科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许多从“胡浩宇名师工作室”走出来的年轻教师,如今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团队的核心力量,并一直朝着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设计者与管理者的方向努力。
“工作中的胡老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习型教师,手机里收藏最多的就是与生物课堂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和文章链接,她时刻关注着学科的最新动态,一旦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总是第一时间拿来学习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包头市第二中学生物教师刘佳怡说,“胡老师也十分乐于帮助年轻教师成长,每次听课后,她总能精准地指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在教学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不断追求卓越,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生活中,胡浩宇也始终保持着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热爱,不停地用相机记录各种现象的物态变化和奇妙瞬间。她常说:“这些亲身经历不仅丰富了生活,更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素材。”胡浩宇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在教学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引领着青年教师不断前行,为学生未来的道路洒满了希望的阳光。
两年后,胡浩宇将退休离开教师岗位,她表示:“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仍会竭尽所能为学生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帮助孩子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包头进一步打造教育高地、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