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预警,千万别忽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14:00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

“猝死”一词频繁进入公众视野

猝死虽发病急骤、危害巨大

但身体会出现预警

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我国每年猝死人数超76万

心源性猝死约占80%

据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心脏原因而猝死的人数已多达76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指的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这里的短时间一般是指在急性发病后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上将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

心源性猝死又称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非心源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主要包括肺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猝死更凶险

猝死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青年猝死者往往具有“无病史、无预警、进展快”三大特征,发病风险预警难度更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表示,从临床来看,猝死确实在向劳动强度高、心理压力大的青年群体蔓延。

与老年人群相比,青年人群猝死更凶险。老年人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而且经历了血管老化,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年轻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且无先兆不适,发病急骤,一旦发生心肌缺血,程度可能更重,死亡率高。

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压力大是导致猝死“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饮食习惯:火锅、烧烤、垃圾食品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主食,高油、高脂、高盐食物摄入过多,再加上吸烟酗酒等习惯,都可能导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进而增加猝死风险。

睡眠习惯:睡眠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不少年轻人都有熬夜的习惯。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会使冠心病、脑卒中和猝死的风险增加。

运动习惯:很多年轻人很少出门运动,肥胖随之而来,这也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时间的静坐,还可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若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也会导致猝死。除此之外,强负荷的运动也可能导致年轻人猝死,大多数运动性猝死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如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等。

工作生活压力大:如今年轻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在心理情绪变化较大时,就可能出现冠脉应激反应,发生冠脉痉挛或者血管性水肿压迫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冠脉事件,导致猝死的发生。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这些预警

千万不要忽视!

猝死虽起病急骤、危害巨大,但并非不可防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指出,81.3%的猝死者在事发前1周出现过预警症状。

一旦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它们可能都是猝死的预警,千万不可忽视,应及时进行救治!

1 近期频繁出现的胸闷

如近期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后可缓解,这可能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此时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进而形成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猝死。

2 频繁心慌

心慌通常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规律出现心率加快最常见的原因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频繁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可能会发展成室颤,若不能及时抢救,数分钟之内就可导致死亡。

3 持续的心动过缓

持续并伴有症状的心动过缓也可能是导致猝死的原因。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都有潜在的猝死风险。

4 不明原因的晕厥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常见的心源性晕厥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提高警惕,并尽快查明原因。

5 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排除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因素,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时间疲惫、乏力,并伴有胸闷、水肿等,应警惕心肌病或心肌炎的可能。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年轻人,通常在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急性重症心肌炎易引起急性心衰或严重心率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6 不明原因的胸痛

冠心病、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都可能会引起胸痛,均有诱发猝死的风险,如果不明原因的出现胸痛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胸痛原因。

7 眼前发黑或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或心房颤动患者。有些脑卒中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并不在意,一旦迅速进展,可能引发猝死,因此一旦有眼前发黑、肢体麻木等脑卒中的表现,就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8 大汗淋漓

部分疾病发作前,如心肌梗死、低血糖等,身体某些部位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脚掌等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

一旦有人发生猝死

身边人要做到四个“尽早”

猝死的黄金救援时间一般是在猝死发生后4-6分钟,若在6分钟内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一旦有人发生猝死,身边人要做到四个“尽早”:

尽早呼救,拨打急救电话,检查患者意识、心跳和呼吸;

尽早心肺复苏,若患者没有意识、心跳及呼吸,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尽早除颤,大多数公共场所已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要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寻求他人帮助,尽早取到AED进行电除颤;

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待专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猝死很难提前预料,且进展急骤,死亡率高。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包括:保持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合理饮食,积极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防止暴怒及过重的心理压力;定期随访体检等。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相关文章
伊朗南部港口爆炸已致516人受伤

伊朗南部港口爆炸已致516人受伤

新华社德黑兰4月26日电(记者陈霄 沙达提)伊朗媒体26日报道说,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爆炸已造成516人受伤。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对媒体表示,目前已确定存放在港口一角、可能装有化学品的集装箱发生了爆炸。不过在大火完全熄灭前,很难对爆炸原因给出准确结论。她承诺在查明原因后向公众公布具体情况。4月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预警,千万别忽视!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预警,千万别忽视!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进入公众视野猝死虽发病急骤、危害巨大但身体会出现预警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我国每年猝死人数超76万心源性猝死约占80%据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心脏原因而猝死的人数已多达76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指的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

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印控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印控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4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谴责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重申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安理会成员重申,任何恐怖主义行为,不论其动机如何,也不论在何地、何时和由何人所为,都是不可开脱的犯罪行为。所有国家都必须根据《联

医生直言:肠癌早期不是腹泻,而是身上有这几大异常,千万别忽视

医生直言:肠癌早期不是腹泻,而是身上有这几大异常,千万别忽视

清晨的阳光照常洒进窗台,隔壁张大爷却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悠然地坐在院子里喝茶。谁能想到,几个月前那若有若无的腹痛,竟成了打开命运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当暗红色的血迹出现在便池中,当冰冷的检查报告确诊为中晚期肠癌,这个普通老人的生活从此被按下暂停键。这场健康危机,不仅刺痛了一个家庭,更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过敏还是感染?鼻塞不透气,嗅觉下降,鼻窦炎到底该怎么治?

过敏还是感染?鼻塞不透气,嗅觉下降,鼻窦炎到底该怎么治?

受春季花粉及沙尘天气影响,近期广州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最新数据显示,慢性鼻窦炎患者门诊量较平日增长10%,其中伴发鼻息肉的复杂病例占比显著攀升。该院耳鼻喉科左可军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存在深层关联,过敏性鼻炎会加重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而

​痛风发作险误人生大事 医生提醒:提高诊疗依从性,实现痛风全面达标

​痛风发作险误人生大事 医生提醒:提高诊疗依从性,实现痛风全面达标

华声在线4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章婷) 4月20日,患有痛风的沈先生去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复查。检查显示,他的血尿酸水平控制良好。这个消息让他稍稍安心。当天是第九个“世界痛风日”,又称“全民关注痛风日”。今年的主题是“走出误区,回归科学”。平时不以

菲律宾群岛地区发生5.6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菲律宾群岛地区发生5.6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0日00时11分在菲律宾群岛地区(北纬5.85度,东经124.20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

研究癌症53年,汤钊猷院士忠告:癌症属于身体内乱,不要轻易手术

研究癌症53年,汤钊猷院士忠告:癌症属于身体内乱,不要轻易手术

“确诊癌症第一反应是什么?” 不少人攥着报告单,手心里全是汗,脱口而出的就是 “赶紧手术切掉!” 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 —— 有人术后肿瘤卷土重来,身体反而更差。癌症治疗真有这么简单吗?研究癌症 53 年的汤钊猷院士,抛出一个颠覆认知的观点:癌症不是外来侵略者,而是身体内部的 “失控内乱”,一刀切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