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镜湖映白云,绿毯覆荒原!定边县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7:28:00    

7月20日,一场夏雨过后,笔者走进定边县盐场堡镇周台子村的敖包池畔看到,天空碧蓝如洗,湖水清澈见底,昔日裸露的盐碱地已被绿毯一般的植被覆盖,更有各色野花点缀其间。


市民、游客在周台子村敖包池畔游玩(无人机照片)。通讯员 高柯 摄


“没想到盐碱地上的草也能长得这么茂盛,盐湖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上的白云,真的是太美了。”带着孩子在敖包池畔玩耍嬉戏的游客马志玲说。


地处定边县北部风沙草滩区的周台子村,过去饱受风沙侵袭之害,加之过度放牧和土地盐碱化,村内大面积的草场深陷退化困境,敖包池也因此一度干涸。


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边县矢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推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和封山禁牧、封沙禁牧要求落地落实,以生态“绿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其间,该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周台子村有序开展耐盐碱草种、树种补播工作,不仅让2万多亩盐碱地重披绿装、干涸的敖包池再现生机,还打造出了草地、盐湖、村庄和新能源产业相映成趣的美丽田园风光,吸引着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通讯员 王思雨 李德龙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镜湖映白云,绿毯覆荒原!定边县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镜湖映白云,绿毯覆荒原!定边县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7月20日,一场夏雨过后,笔者走进定边县盐场堡镇周台子村的敖包池畔看到,天空碧蓝如洗,湖水清澈见底,昔日裸露的盐碱地已被绿毯一般的植被覆盖,更有各色野花点缀其间。市民、游客在周台子村敖包池畔游玩(无人机照片)。通讯员 高柯 摄“没想到盐碱地上的草也能长得这么茂盛,盐湖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上的白云,真的

广州中考:20所学校/校区上一梯,含4区龙头

广州中考:20所学校/校区上一梯,含4区龙头

7月22日,广州中考第三批次录取结果出炉。20所学校/校区达到第一梯度线上,一些名校分校区重返第一梯度,天河、海珠、越秀、白云四区区属龙头上第一梯度。20所学校/校区达到第一梯度线上,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石牌校区)740分,广州市黄广附属学校(公费班)737分,广州大学附属中学732分,广

事发知名景点!游客遭陌生人拉拽拍照...

事发知名景点!游客遭陌生人拉拽拍照...

12日,“游客在洪崖洞遭红衣女子拉拽拍照”的词条登上热搜。据媒体报道,7月11日,游客朱先生在社交平台发视频反映,其侄女在洪崖洞遭一红衣女子拉拽拍照。视频显示,现场一穿着红色上衣的女子正和两个年轻女子争吵,红衣女子情绪较为激动,有试图抢夺正在拍摄的手机等动作。▲红衣女子疑似强拉游客拍照 视频截图朱先

湖北巴东一村庄让“烂泥塘”变网红打卡点

湖北巴东一村庄让“烂泥塘”变网红打卡点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通讯员 焦国斌 范宏霞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一场由“烂泥塘”引发的蜕变,正让乡村焕发新活力。7月10日,村中荷塘荷花盛放,游人往来打卡,谁能想到这片景致,曾是当地村民避之不及的淤塞洼地。这场转变始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系统治理:通过堰塘清淤、风貌改造,烂泥塘不仅变身荷花

重庆通报“洪崖洞游客遭陌生女子强拉拍照”: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予以严肃处理

重庆通报“洪崖洞游客遭陌生女子强拉拍照”: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予以严肃处理

7月13日,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通报称,近日,获悉洪崖洞景区附近因揽客拍照引发纠纷,渝中区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会同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属地街道等相关单位开展核查处置。情况通报。图/渝中文旅微信公众号经查,2025年7月10日19时31分,游客朱某波一行4人在洪崖洞游玩

天然泳场人气爆棚!“江滩戏水+城市漫游”成现象级话题

天然泳场人气爆棚!“江滩戏水+城市漫游”成现象级话题

自6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南昌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已在盛夏里度过了两周时光。这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凭借独有的江滩风情、完备设施和亲水的特色,迅速跃升为南昌夏日最热门的消暑地,两周来人气高涨,源源不断的市民与游客涌向这里,为赣江岸边注入了蓬勃活力。江滩之上涌动盛夏活力7月5日16时许,

图片新闻|酉阳:游古城 享清凉

图片新闻|酉阳:游古城 享清凉

新重庆-重庆日报 特约摄影 邱洪斌2025年7月4日晚,酉阳县,游客在酉州古城游玩,乐享清凉。特约摄影 邱洪斌近日,酉阳县推出丰富多彩的暑假主题旅游线路,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休闲度假,消暑纳凉,持续激发夏日文旅经济新活力。7月4日晚,酉阳县,游客在酉州古城游玩,乐享清凉。特约摄影 邱洪斌原稿点击:

房车营地爆满 “清凉经济”持续升温

房车营地爆满 “清凉经济”持续升温

绥芬河畔自驾营地。饭后小憩。□文/摄 本报记者 刘晓云在牡丹江东宁市绥芬河岸边的一道坝区域,自驾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支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安营扎寨,将这里当作旅途中温馨的“临时小家”。许多游客还搬出自带的厨具,就地烹饪美食佳肴。随着锅铲翻动,阵阵香气四溢,袅袅炊烟缓缓升起,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