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营收、净利双增,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恒丰银行高成长性持续凸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59:00    

4月3日,恒丰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恒丰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净利润54亿元,超额完成预算、实现逆势双增,不良贷款率1.49%,连续6年下降,主要指标全面达标,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好于预期的答卷。

自恒丰银行重组以来,该行监管评级连续提升,已走上稳健发展轨道,成为中小银行市场化改革化险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当前恒丰银行正对照“1443”战略目标体系,深入推进“1476”转型发展策略,业务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山东金资、中央汇金是恒丰银行前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6.61%和40.46%,这一股权结构展现了央地协同联动与地方履行属地责任的改革发展思路,成为恒丰银行持续向好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近几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恒丰银行积极谋发展,克服银行业息差收窄、风险管控压力上升等挑战,坚持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客户基础,提升价值创造水平,整体经营稳中有进、趋势向好。展望未来,该行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营收、净利双增,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恒丰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稳妥推进业务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扎实有效防控风险。恒丰银行稳健发展的根基进一步夯实,这首先体现在了盈利能力的增强上。

具体来看,2024年恒丰银行经营效益稳中有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恒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7.75亿元,增幅1.98%;实现利息净收入207.62亿元,增幅2.40%;实现利润总额74.42亿元;实现净利润53.57亿元,增幅4.30%。

在银行业息差普遍收窄的形势下,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增”的背后,是恒丰银行为高质量发展所下的“苦功夫”。一方面,该行努力经营提质增效,包括稳息差、降成本、提拨备等;另一方面,该行坚持价值创造,业务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包括压降高成本负债、多措并举稳存增存、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等,非息收入增长也超出预期。

譬如,数据显示恒丰银行在存贷款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末恒丰银行负债总额13,973.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90%,吸收存款总额8,640.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7%,吸收存款总额增量和增幅均高于贷款和垫款总额。同时,恒丰银行在严格落实自律机制的基础上,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降低12个基点,通过大力拓展零售、结算性存款等方式实现零售存款占比提升 1.83 个百分点。

强化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防风险是稳发展的保障。自改革化险以来,恒丰银行将“防风险”放在首位,全面重塑了该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围绕着恒丰银行的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稳健运行,确保恒丰银行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年报显示,2024年恒丰银行统筹发展与安全,风控合规基础进一步夯实稳固。该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聚焦信用风险防控,着力加强个贷、普惠及贷后等环节管理。在信用风险方面,统筹授信业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健发展局面进一步巩固。做实资产质量分层分类管理,夯实临期业务和非不良逾期业务管理,前瞻化解、精准施策,保持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截至2024年末,恒丰银行集团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末继续下降0.2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4.40%,较上年末提升2.16个百分点。

在市场风险方面,恒丰银行根据战略发展方向与市场状况,结合风险偏好,设立市场风险限额指标,有效管理相关业务的市场风险。根据资本新规等最新监管要求设置市场风险相关管控体系参数,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可控双重目标。根据管理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市场风险信息系统建设,以风险计量引擎为核心,打造覆盖所有现行产品风险计量的市场风险信息系统,大幅提升市场风险日常的估值、计量、压力测试等工作效率。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拓展发展新赛道

与趋势同行、与政策同向,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同向而行,恒丰银行也在不断转变经营模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拓展更多新赛道。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例,2024年恒丰银行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下功夫,在更好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实现业务稳步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恒丰银行科技金融推出“恒惠·科创贷”等系列产品,科技贷款同比增长 21.2%;绿色金融聚力打造“恒绿 +”品牌,绿色信贷增长近 40%;普惠金融成立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开展千企万户走访活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27.35%;养老金融全面推广“七个一”岁享客群服务体系,老年客户群体突破 220 万人;数字金融在同业率先实现数据资产入表,数字金融贷款投放超 110 亿元。

展望未来,恒丰银行将进一步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切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努力把恒丰银行打造成为经营持续稳健、风险有效防控、服务敏捷高效、治理科学完善的一流股份制银行,为全国金融事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厦门钨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37% 拟每10股派1.84元

厦门钨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37% 拟每10股派1.84元

人民财讯8月21日电,厦门钨业(600549)8月21日晚间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1.78亿元,同比增长11.75%;归母净利润9.72亿元,同比下降4.37%;基本每股收益0.6124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4元(含税)。报告期内,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

超400亿元添“绿能”,治水、护林、追风!

超400亿元添“绿能”,治水、护林、追风!

编者按: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作为国有大行,农业银行福州分行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和实践经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定位,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新发展格局,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福州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进程中,绿色发展始终是重要部分。从三江口的

前7月深圳出口机电产品1.17万亿增4.4%

前7月深圳出口机电产品1.17万亿增4.4%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圳外贸顶压前行,进出口逐步向好。前7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2.5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继续位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其中,出口1.56万亿元;进口1.02万亿元,增长9.4%。7月份,深圳进出口4159.4亿元,增长6.2%。其中,出口2556.2亿元,增长4.7%,创今

湊湊试水限时自助 呷哺集团忙“自救”

湊湊试水限时自助 呷哺集团忙“自救”

继呷哺呷哺推出合伙人计划后,呷哺集团旗下火锅品牌湊湊火锅·茶憩(以下简称“湊湊”)也尝试新业务。湊湊近日在深圳等三座城市推出限时自助,颇有寻找新增长点的意味。2016年,湊湊以“火锅+奶茶”模式迅速出圈,营收占比曾一度达呷哺集团的37%,但去年以来其门店开始收缩调整。同时,在呷哺集团层面,财报数据则

成都多个科创项目刷新建设“进度条”

成都多个科创项目刷新建设“进度条”

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已初具规模,预计今年10月竣工;总投资约10亿元的芯云智谷向着年底竣工目标冲刺;崇州318科创中心主体已经封顶……8月的成都,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从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到紧锣密鼓的施工场景,多个科创项目正同步刷新建设进度,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预计今年1

【财说明白】电影片头的出品方名单,为何越来越长?

【财说明白】电影片头的出品方名单,为何越来越长?

中新经纬8月16日电 (罗琨 郑艺佳)去电影院看电影时,不少观众往往会忽略片头信息。不过,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电影片头的出品方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以正在热映的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为例,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数量分别为11家和23家。一部电影,为何出品方越来越多?“抱团出品”为何成趋势?电影出品方是电

立方风控鸟·晚报(8月15日)

立方风控鸟·晚报(8月15日)

①商丘古城保护开发建设公司拟发行16.35亿元公司债,获上交所通过;②新乡投资集团获准注册20亿元PPN;③平顶山发投集团拟发行10亿元中票,用于偿还债务融资工具;④因内控存在缺陷,百傲化学被大连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⑤科华控股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陈洪民及其一致行动人筹划股份转让事宜,该公司

恒信东方遭立案曾调减营收1.82亿 五年累亏20.7亿

恒信东方遭立案曾调减营收1.82亿 五年累亏20.7亿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财务数据经常出错的恒信东方(300081.SZ),此次被立案。8月12日晚间,恒信东方发布的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恒信东方表示,经公司自查,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公司对相关会计差错事项采用了追溯重述法调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