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了《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负面清单’”),这是监管部门第6次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
整体上看,2025版“负面清单”主要涉及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四个方面。
与2024版相比,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9条内容,新增和调整内容重点涉及健康保险、万能险的条款设计、费率厘定等方面。
1
清单不断扩容
近年来,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持续扩容。
2018年,原银保监会对人身险产品开展专项核查清理,并发布了2018版“负面清单”,共52条。此后,监管部门在2019年建立了人身险产品通报制度,又先后发布2021版、2022版、2023版和2024版“负面清单”。
同时,监管部门总结日常和通报中的典型问题,不断对“负面清单”进行调整更新。
其中,2021版“负面清单”内容涉及73条,2022版增至82条,2023版增至90条,2024版增至94条,2025版已经过百条,共103条。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人身险产品管理,有助于压实各人身险公司产品设计和审核主体责任,同时也能为产品开发提供启发和参考,不断减少保单纠纷和消费者利益损害。各公司应对照“负面清单”依法合规开发和销售保险产品,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
强化“报行合一”
值得关注的是,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内容强化了对“报行合一”的要求。其中,有4条与费率相关。
具体包括:
1
交费期间10年及10年以上的长期险,预定附加费用率集中在首年或前两年,与实际情况相悖;
2
银保渠道部分保险期间和缴别下,佣金手续费比例较高,产品设计审慎性不足;
3
备案材料中未列示总预定附加费用和总可用费用水平;
4
销售渠道同时报送“个人代理、互联网代理、银邮代理、经纪代理”中的多个,不符合“报行合一”相关要求。
金融监管总局自组建以来,要求保险公司严格落实“报行合一”。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费用水平,督促公司算账经营,增强精算的约束力;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推动保险公司与银行深度合作。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借助“报行合一”的深入实施,2024年人身保险业各项成本显著下降。2025版“负面清单”强化对“报行合一”的要求,有利于各公司持续降低渠道管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缓解费差损风险。
3
明确万能险追加保费表述
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了“万能保险追加保费条款描述不清晰,欠缺管理机制,产品设计的审慎性不足”的相关表述。
据悉,此前,万能保险“加保写进合同”赢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但是,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2024年以来,多家公司宣布部分万能险账户暂停追加保费,引发消费者不满。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通过“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万能保险追加保费的规则,有利于引导人身险公司细化保险合同约定,减少误导性表述,规避产品纠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2025版“负面清单”中,多项新增和调整涉及健康保险相关内容。
例如,在产品条款表述方面,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或调整内容包括:健康保险的既往症未明确表述为“指在本合同生效日之前被保险人已患且已知晓的疾病”;条款中约定的残疾定义的评定标准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依据,相关评定标准未包含标准的全称、发布机构、发文号及标准编号;未使用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产品示范条款。
在产品责任设计方面,2025版负面清单包括:疾病保险产品包含生存金给付责任或意外身故责任;护理保险产品包含一般身故责任;医疗保险产品仅承担医疗服务责任;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包含身故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朱艳霞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王梦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