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胜利合龙。当前,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已由高起点攻坚转入高质量推进的常态化阶段。
2025年,新疆计划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844万亩。聚焦增绿重点区域,新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以“扩边”为重点,综合施策、科学治理,进一步拓宽“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巩固提升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同时,合理布局特色沙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治沙富民可持续发展。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影报道

这是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后河坝“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叠加治理区拍摄的芦苇方格沙障(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拍摄的万亩人工草场(4月12日摄)。

这是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拍摄的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4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沙雅县采取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等措施,为当地构建起一道绿色屏障。

在新疆库尔勒市成帮柳苗圃基地,义务植树志愿者王成帮查看苗木长势(4月11日摄)。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防风治沙基地,树苗被安装防护网,防止动物啃食(4月9日摄)。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唐农万物(且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治沙基地的工作人员在种植苗木(4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拼版照片:左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热勒七仙女防沙治沙标杆项目区种植的玫瑰花苗(4月8日摄);右上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万亩吊干杏种植基地内杏花绽放(4月12日摄);右下为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标杆区生长的肉苁蓉(4月8日摄)。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热勒七仙女防沙治沙标杆项目区,当地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沙地整理滴灌带(4月8日摄)。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付志周防沙治沙造林区,付国喜在父亲付志周建设的林带查看树木生长情况(4月11日摄)。40多年来,付志周在沙漠种植了约3000亩、超过80万棵树。2024年付志周去世后,儿子付国喜接过了植树造林的接力棒。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万亩有机肉苁蓉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将分拣好的肉苁蓉晾晒(4月9日摄)。

这是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拍摄的后河坝“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叠加治理区(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防沙治沙试验站,施工人员驾驶机械预埋输水管线(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防沙治沙试验站,工作人员在沙地种植洋葱(4月8日摄)。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沙产业实验基地,当地群众在种植薏米(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沙生经济作物发展试验基地,经过苦咸水淡化技术处理的地下水喷灌出的小麦长势良好(4月13日摄)。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拍摄的万亩人工草场(4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沙产业实验基地,当地群众在整理滴灌带(4月8日摄)。

这是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拍摄的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4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沙雅县采取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等措施,为当地构建起一道绿色屏障。

这是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拍摄的北山森林公园(4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沙产业实验基地,当地村民在种植薏米(4月8日摄)。

这是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阿和公路西侧群众治沙点拍摄的沙枣苗(4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万亩有机肉苁蓉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分拣采收的肉苁蓉(4月9日摄)。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