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核心,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以实际行动真正实现把“文化大餐”送进千家万户。

聚焦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小而美、小而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贴近群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文化服务项目,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阵地和平台。促进各类文化资源深度整合,充分支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平台阵地作用,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场馆内部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走出场馆、走进基层。打造“阿拉熬啦e+”“牧童之家”等综合文化站定期举办各类文化培训和知识讲座,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学习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服务场地,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聚焦打通堵点,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农牧民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推广“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菜单式”点选、“订单式”配送,深入了解掌握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大力推广“草原帐篷讲堂”“马背宣讲队”等特色理论宣讲队伍,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工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马背书屋、牧童之家等阵地,将优质文化服务送达基层一线。至目前,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4800余场(次),受众3.2万余人(次)。

聚焦本土培育,着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小板凳”全民阅读宣传小分队等文艺队伍,定期深入农牧村(社区)开展舞蹈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图书漂流瓶”等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让文化下乡有内涵、接地气。扶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吸纳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群体进入文化服务队伍,广泛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传统体育运动会、文化旅游艺术节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在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参与文化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双赢。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600场(次),群众参与度达2.8万人次。(通讯员 郎曼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