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0.19万平方公里,减幅0.98%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1 11:13:00    

据水利部消息,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反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4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0.19万平方公里,较2023年减少2.57万平方公里,减幅0.98%,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由2023年的34.54%下降到34.26%,水土保持率由72.56%提高到72.83%。监测结果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水利部会同相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美丽中国建设,我国水土流失状况稳步好转,持续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良好态势,生态环境稳中向好,水土保持率进一步提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大江大河流域及重点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有效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从类型上看,我国水力侵蚀面积105.10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55.0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0.39%、59.61%。水力侵蚀面积减少2.04万平方公里,减幅1.90%,风力侵蚀面积减少0.53万平方公里,减幅0.34%。水力侵蚀减少面积和减幅均高于风力侵蚀。

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看,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减幅最高,为2.48%,是全国平均减幅的2.53倍。长江经济带减幅为1.85%;粤港澳大湾区减幅为1.9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减幅为1.38%;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减幅为1.52%,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减幅达到2.19%。

从重点关注区域看,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23年减幅分别为1.33%、1.72%、2.21%。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减幅为2.30%、3.38%。以风力侵蚀为主的三北地区减幅为0.73%,《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适用范围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分别为0.76%和0.69%。

从大江大河流域看,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及东南诸河、西南诸河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104.9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87.21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7.71万平方公里。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减幅为1.76%,各流域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主要江河流域贡献了2024年全国水土流失总减少面积的73.19%、全国水力侵蚀总减少面积的86.58%、全国强烈及以上水力侵蚀总减少面积的90.65%,彰显出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对改善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具有决定性作用。

同时,水利部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把抓好抓实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创新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协同监管,积极应用遥感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手段,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严格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24年全国人为水土流失发生率和侵蚀强度持续下降,人为扰动地块水土流失发生率降至46.65%,较2019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2019年的31.52%下降到15.84%。

下一步,水利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履行水土保持相关法定职责,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全面加强江河源头区预防保护,加快长江及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构建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西部地区植被保护修复。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促进水土流失源头减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全面强化水土保持规划、监测、科技等基础能力,着力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
长江、嘉陵江、涪江将涨水 重庆3地启动江河洪水四级应急响应

长江、嘉陵江、涪江将涨水 重庆3地启动江河洪水四级应急响应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梁浩楠)7月4日,据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滚动预报,受上游地区强降雨和来水影响,预计重庆长江、嘉陵江、涪江有一次明显涨水过程,涪江小河坝站、太和站最高水位将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已于7月4日12时发布涪江洪水蓝色预警,市水利局已于7月4日17时针对合川区、铜梁区

“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西岸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模速空间”成长迅猛,新扩容近5万平方米人工智能孵化空间,有望容纳约500家企业。上海北翼,过而立之年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逾100家企业,是去年全年总数近八成。创新资源、要素、主体从各方涌来,释放着信心,透露着预期。放眼黄浦江两岸,人工智能领域,“西有模速

青海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历经29年建设全面投运

青海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历经29年建设全面投运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6月29日电 (李隽)青海省水利厅29日发布消息称,该省“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子项目北干渠一期工程当日竣工验收,标志着青海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历经29年建设实现全面竣工验收、整体投入运行。6月20日,航拍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工程的一座渡槽。(无人机照片 青

上海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上海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站在全球化浪潮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交汇点,上海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从集成电路到绿色低碳,上海正以系统性政策支持和生动的创新实践,打造

TOP7!栾川入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

TOP7!栾川入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

  近日,迈点研究院正式发布“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栾川县入围“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  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100强榜单数据来源于“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主要由“

宁陕县公安局四亩地派出所:多措并举守护生态家园

宁陕县公安局四亩地派出所:多措并举守护生态家园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赵峰)为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持续稳定,近日,宁陕县公安局四亩地派出所联合驻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以“查隐患、强监管、广宣传”为主要举措,筑牢生态安全防线。行动中,联合执法组对辖区重点区域、餐馆、快递物流网点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查非法猎捕

2025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收官 山西省健儿勇夺4金6银2铜

2025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收官 山西省健儿勇夺4金6银2铜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张婉)6月20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暨东京聋奥会选拔赛在江苏省南通市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6支代表队的286名残疾人运动员同场竞技。我省运动员在比赛中披荆斩棘,共获4金6银2铜。  本次赛事设肢体残疾组、智力残疾组、视力残疾组和听力残疾组4个组别

苗得雨任外交部副部长

苗得雨任外交部副部长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苗得雨为外交部副部长;任命刘冬顺为水利部副部长;任命黄三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副部长级)。免去吴孔明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职务;免去刘冬顺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职务。来源:人社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