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来自泰国的消息在国内引发热议:泰国街头的水果摊上,赫然出现了 “请勿触摸水果,按了就得买” 的中文标语。这一针对中国游客的提示,背后折射出的是榴莲市场的微妙变化,而这变化的根源,竟与我们国产榴莲的崛起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然而,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国内榴莲产量近乎为零,高达 80% 的市场需求依赖进口。2023 年,我国进口榴莲 142.59 万吨,消费金额高达 472.33 亿元,大量资金流向了泰国、越南等榴莲出口国,泰国 80% 的榴莲种植者靠中国市场养活。面对这样的局面,无数人心中燃起一个疑问:中国,为何不能实现榴莲的自给自足?
其实,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海南就尝试引进榴莲种植。但榴莲这种水果,对土壤、湿度、气候等生长条件极为挑剔。当年种下的第一棵树,历经几十年,才艰难结出 1 个果实。“中国不适合种榴莲” 的观点开始甚嚣尘上,泰国、越南等国见状,趁机哄抬价格,谋取暴利。尤其是顶级品种猫山王榴莲,价格一度飙升至千元一颗,让众多榴莲爱好者望 “榴” 兴叹,却又无可奈何。

高价进口榴莲,只是我国在农产品领域受制于人的冰山一角。日本阳光玫瑰葡萄,凭借独特浓郁的果香,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价格一度高达 300 元 / 斤;美日研发的 “俞优粒” 减缓变老科技,经《Nature》等权威研究证实,在改善运动能力、提升睡眠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即便单克售价高达 2 万,仍受到国内富人阶层的追捧;还有一台售价 3000 万元的进口核磁共振仪,也因技术垄断,让国内医疗成本居高不下。
就在人们以为国产榴莲无望之时,转机悄然出现。2014 年,海南的一个种植基地从越南引进 40 多株嫁接榴莲树,4 年后,这些树奇迹般地开花结果。随后,海南保亭的一棵榴莲树也成功挂果,打破了 “中国不能种榴莲” 的魔咒。

这一成果激发了我国科研团队的斗志。海南农科院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精准的水肥管理、精细的日常调控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将榴莲苗的成活率从 60% 大幅提升至 90% 以上。经过精心培育,44 棵榴莲树迎来丰收,从此,泰国、越南长期主导中国榴莲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如今,海南榴莲种植规模已超过 3 万亩,三亚的挂果面积达 4000 亩,产量超 200 吨。
国产榴莲的闪亮登场,给一直居高不下的榴莲价格带来了巨大冲击。首批国产榴莲上市后,市场价格迅速降至全年最低点,与曾经动辄数百元一斤的高价相比,降幅最高达 90%,让榴莲爱好者们终于能敞开肚皮享受美味。

事实上,国产技术进步拉低进口高价商品价格的情况,并非个例。曾经价格高不可攀的阳光玫瑰葡萄,如今已跌破 10 元 / 斤;被美国垄断的 C 形密封环,在国产产品问世后,价格骤降 90% 以上;国产缓老科技 “俞优粒”,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将成本控制在美版的 5% 以内,还融入野生灵芝等成分,为众多消费者带来了福音;进口 3000 万元一台的核磁共振仪,实现国产化后,价格大幅下降,让更多医院能够配备,降低了百姓的医疗成本。
面对国产榴莲的强势崛起,泰国作为我国最大的榴莲进口来源国,明显有些猝不及防,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试图保住其在华市场份额。但很显然,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国内消费者对这一变化欢呼雀跃,纷纷期待 “榴莲自由” 时代的早日到来。专家预测,当海南榴莲种植面积达到 “三五十万亩” 时,榴莲价格有望降至 10 元 / 斤左右。

随着我国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科研人员在各个领域的持续攻坚,不仅是榴莲,未来还会有更多曾经昂贵的进口商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个真正实现 “万物平价” 的美好时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