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的这段记载,鲜明地道出了春分节气平分昼夜的独特地位 。今天,让我们借助 AI 的神奇力量,穿越回宋代,探寻宋人在春分时节的风俗。

祭祀仪式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便历代相传 。清代潘荣陛编撰的杂记《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在汴京的日坛之上,帝王身着赤色冕服,用玉圭敬献太阳 。整个祭祀仪式庄重肃穆,承载着对太阳的崇敬与对国泰民安的祈愿。

吃春菜
春分有吃春菜的习俗,“春菜” 指的是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那天,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手持竹篮,在田埂间、篱落旁俯身采摘春菜,这一行为被称作 “采春” 。回到家后,人们将春菜的嫩叶与鲜鱼一同烹煮,在乳白的鱼汤中,碧色的春蔬上下浮沉,这道菜名为 “春汤” 。民间流传着顺口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这句童谣描述的正是春分时节的一项有趣活动 —— 立蛋,它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游戏。据说古代先民玩立蛋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而且在春分这天,地球引力相对平衡,鸡蛋更容易立起来 。人们小心翼翼地将鸡蛋立在桌上,成功时便会收获满满的喜悦。

送春牛
“送春牛图” 堪称春分最具烟火气的风俗 。民间画师用朱砂、石绿在黄麻纸上绘制耕牛图,并缀以全年节气,这便是 “春牛图” 。那些被称作春官的人,他们如同行走的民俗艺术家,带着春牛图走街串巷,即兴编唱。每到一户人家,他们就根据眼前的情景即兴创作,一直说到主人开心并愿意给钱为止 。他们的言词虽然是随口而出,却句句押韵、十分动听 。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