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二十四节气—春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12:31:00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的这段记载,鲜明地道出了春分节气平分昼夜的独特地位 。今天,让我们借助 AI 的神奇力量,穿越回宋代,探寻宋人在春分时节的风俗。

祭祀仪式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便历代相传 。清代潘荣陛编撰的杂记《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在汴京的日坛之上,帝王身着赤色冕服,用玉圭敬献太阳 。整个祭祀仪式庄重肃穆,承载着对太阳的崇敬与对国泰民安的祈愿。

吃春菜

春分有吃春菜的习俗,“春菜” 指的是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那天,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手持竹篮,在田埂间、篱落旁俯身采摘春菜,这一行为被称作 “采春” 。回到家后,人们将春菜的嫩叶与鲜鱼一同烹煮,在乳白的鱼汤中,碧色的春蔬上下浮沉,这道菜名为 “春汤” 。民间流传着顺口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这句童谣描述的正是春分时节的一项有趣活动 —— 立蛋,它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游戏。据说古代先民玩立蛋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而且在春分这天,地球引力相对平衡,鸡蛋更容易立起来 。人们小心翼翼地将鸡蛋立在桌上,成功时便会收获满满的喜悦。

送春牛

“送春牛图” 堪称春分最具烟火气的风俗 。民间画师用朱砂、石绿在黄麻纸上绘制耕牛图,并缀以全年节气,这便是 “春牛图” 。那些被称作春官的人,他们如同行走的民俗艺术家,带着春牛图走街串巷,即兴编唱。每到一户人家,他们就根据眼前的情景即兴创作,一直说到主人开心并愿意给钱为止 。他们的言词虽然是随口而出,却句句押韵、十分动听 。

校对 潘政

相关文章
这一天,怎能忘!怎敢忘!

这一天,怎能忘!怎敢忘!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卢沟桥旁的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即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并悍然炮轰宛平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此开始卢沟桥畔的枪声激起中国人民奋勇反抗吹响了全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1937年7月7日怎能忘!怎敢忘!今天我们想讲3个年

为啥开了DLSS 4帧数就能突破天际?

为啥开了DLSS 4帧数就能突破天际?

今年年初英伟达在发售RTX 50系显卡的时候,相信不少玩家都注意到老黄重点强调了“DLSS”技术的革新。NVIDIA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DLSS)一直处于行业前沿,这次与RTX 50系显卡一同发布的就是最新的DLSS 4技术。从最初的DLSS到如今的DLSS 4,每一次迭代都意味着游戏体验的巨大

今起三天,河北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

今起三天,河北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

夏至热浪起 干热转湿热今起三天,我省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6月21日迎来夏至节气。从河北省气象局获悉,夏至过后,河北省受副热带暖高压控制,高温天气频发,从干热逐步转为湿热。户外活动时高温中暑风险增大,需要做好防晒和防暑降温。根据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统计,6月21日16时,河北

“众”说节气·夏至 | 夏至已至

“众”说节气·夏至 | 夏至已至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米脂五幼:真心施教助成长

米脂五幼:真心施教助成长

“萱萱,现在变得开朗又自信。”近日,米脂县第五幼儿园教师石维在家访中申紫萱的奶奶如是说。申紫萱就读于米脂县第五幼儿园,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刚步入幼儿园时,不善言辞还自卑。石维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给予关注,经常与她进行深入交流,耐心倾听她的心声,给予她真诚的鼓励和支持。在教学活动中,石维通过讲故

为“三北”防护林核心树种保育带来新希望 小叶杨种质资源研究实现突破

为“三北”防护林核心树种保育带来新希望 小叶杨种质资源研究实现突破

6月3日,太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传来喜讯,其承担的“小叶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顺利通过研究阶段验收,为筑牢西北生态屏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核心树种,小叶杨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作用显著。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长期连栽等因素影响,多地出现小叶杨“小老树”退化现象,生长

微软和CrowdStrike互通黑客识别数据,“去重”80余个威胁方

微软和CrowdStrike互通黑客识别数据,“去重”80余个威胁方

IT之家 6 月 3 日消息,微软与 CrowdStrike 昨日宣布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将互通黑客识别数据,帮助双方更方便地识别与应对相同的黑客组织。在当前的网络安全行业中,不同安全公司通常各自采用独立的命名代号来标记各类黑客组织,导致安全公司共享合作情报时经常出现混乱局面。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微

粽香里的文化传承 戴美玲

粽香里的文化传承 戴美玲

粽叶飘香,又是一年端午至。我们在这个初夏时节,纷纷在门上悬挂艾草、与家人团坐品尝软糯粽子、给孩童挂起各式香包……端午习俗是一套精妙的文化编码系统,每一个元素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记忆。粽子的制作工艺传承了古代祭品的制作智慧,香包上各式各样的吉祥物彰显了人们对于平安祥和的追求,艾草菖蒲的使用体现了传统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