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过敏还是感染?鼻塞不透气,嗅觉下降,鼻窦炎到底该怎么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1:45:00    

受春季花粉及沙尘天气影响,近期广州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最新数据显示,慢性鼻窦炎患者门诊量较平日增长10%,其中伴发鼻息肉的复杂病例占比显著攀升。该院耳鼻喉科左可军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存在深层关联,过敏性鼻炎会加重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而对于顽固性病例,新型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或可带来解决方案。

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往往还伴发鼻息肉,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四大症状警示:“不识香臭”是危险信号

得过急性鼻窦炎的患者,都能深刻体会其带来的痛苦。“患者往往呈现四大典型症状:持续性鼻塞、流脓涕、嗅觉下降及头面部胀痛。需要特别警惕的是以嗅觉下降为主诉的病例——这类患者可能连煤气味、花香甚至厕所臭味都无法辨别。”左可军教授展示的临床案例显示,一名48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嗅觉失灵就诊,经内窥镜检查发现双侧嗅裂区几乎被荔枝肉状的息肉堵塞。

实际上,这类患者并不少见。据估计,我国约有1.07亿人患有慢性鼻窦炎,其中约1/3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为什么会长息肉呢?“鼻息肉比较复杂,它不是肿瘤,是炎症不可调和的产物,比如鼻炎太严重或会长出息肉来。”

许多鼻息肉的患者误将鼻腔内正常结构鼻甲当作息肉,左可军教授澄清:“真正的早期鼻息肉多藏匿于鼻腔深部狭窄缝隙,专科医生需借助内窥镜就可以在这些缝隙里就能把息肉找出来。”

他向记者展示的鼻息肉图片显示,早期息肉形似米粒般大小,逐渐长大后形状如“藠头”,质地如荔枝般柔软,随病程进展逐渐纤维化变硬。极少数患者因长期延误治疗导致“蛙鼻”畸形。“这些患者的息肉特别大,堵住鼻孔了,就好像如同青蛙的背影那么个形状,这是息肉长期挤压破坏面部骨骼的后果,这类病例虽然不多,但几年能见到一例。多数是因为患者逐渐耐受适应,未寻求积极治疗,把疾病拖成这个状况,我们需要警惕嗅觉神经对机械压迫极其敏感,若延误治疗,神经细胞将可能会被损伤。研究显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嗅觉下降甚至嗅觉丧失。”左可军教授提醒。

左可军教授手术中取出来的鼻息肉

临床困惑:药物治疗到底能不能断根

以往认为,慢性鼻窦炎是因为急性期没治好,迁延不愈发展而来。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发现,有的患者一开始就是慢性的,因为检查发现其细胞并非急性的炎症细胞,而是慢性的。左可军教授表示,“目前业内认为,慢性鼻窦炎,尤其是复杂的慢性鼻窦炎,病理机制可能要从免疫失衡去解释,而并非简单只是一般炎症,这是鼻腔黏膜的免疫屏障失衡的一种疾病。”

那么,到底该如何规范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发鼻息肉?就在今年3月份,时隔6年!《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推出,指南在药物治疗上提到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和抗菌药等。左可军教授指出:“药物仍是首选方案。其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不受太大影响。”

当然,有一部分鼻腔结构异常或者病情严重,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不过左教授也坦言,手术存在高复发风险,这一直是耳鼻喉科的一个难题,“这与疾病机制复杂性和既往治疗规范性密切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鼻用减充血剂仅短期使用。据了解,这类药物只有在鼻塞严重影响到睡眠和生活时才考虑使用,而且最好不要长期使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要超过7天。

左可军教授手术中

治疗手段迭代升级,生物制剂解决难题

对一些顽固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患者,传统治疗存在一定的瓶颈,左可军教授团队将目光投向生物制剂。“相比传统激素,生物制剂作用机制更全面,对2型炎症驱动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起效更快,药效持续的时间更长。”左可军教授透露,随着过敏因素在发病机制中占比攀升,“我们通过对广州地区血样研究证实,过敏体质人群比例近十年显著上升,这类患者恰是生物制剂的重点适用群体”。

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让很多的难题迎刃而解。左可军教授认为,生物制剂对上气道的炎症疾病,包括过敏、息肉的治疗是一个有力的武器,起效更快,持续的时间长。因此,他也希望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关注新的治疗手段。

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左可军教授仍强调:“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本质是免疫失衡性疾病,需树立终身管理意识。”他提醒患者,在花粉季等高发期应做好防护,“规范用药控制症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平时可以用盐水冲洗作为辅助治疗,最大限度维持生活质量”。

文|记者 张华图|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
暑期脊柱侧弯就诊者大幅增加 专家提醒:青少年平时应注意坐姿

暑期脊柱侧弯就诊者大幅增加 专家提醒:青少年平时应注意坐姿

昨天,记者从沧州市中心医院和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了解到,进入暑假后,青少年脊柱侧弯就诊量大幅上升,为平时的2倍至5倍。近日,青县的13岁女孩小山(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两年前,在学校的脊柱侧弯筛查中,小山被查出有轻微的脊柱侧弯。小山平时坐姿不好,经常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家长经常提

医在身边|洗牙怕酸痛?听听烟台市口腔医院专家怎么说

医在身边|洗牙怕酸痛?听听烟台市口腔医院专家怎么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实习生 安晴 通讯员 侯新禹“一想到洗牙时器械在嘴里震动和嗡嗡的声音,牙齿就忍不住发酸。”这是很多人对洗牙的恐惧,也是不少人明知定期洁牙有益,却迟迟不愿就医的主要原因。洗牙真的会酸痛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市口腔医院东院区牙周科

卖爆了!有人一天净赚2000元!不少安徽人到晚上就出动

卖爆了!有人一天净赚2000元!不少安徽人到晚上就出动

最近几天如果你在小树林、公园附近看到一群“神秘人”他们猫着腰打着手电筒眼睛在树干上扫来扫去别慌!这可不是在举行啥神秘仪式也不是搞行为艺术这是很多人夏夜最盛大的活动抓“知了猴”据媒体报道最近很多人晚上出动抓知了卖给餐馆一天能捉12-15斤,净赚2000多元1元/只的“知了猴”有人一晚上抓了600多只有

多地气温直奔40℃!这3类人发病风险升高,切记

多地气温直奔40℃!这3类人发病风险升高,切记

炎炎夏日,高温来袭。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这是一段需要格外小心的时期。今天来讲一讲,患有慢性病的朋友们,在高温的夏季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夏季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健康风险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夏季容易出现波动,常表现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在夏季容易波动。

紧急提醒!有学生吸食成瘾,可在呼吸道爆燃……

紧急提醒!有学生吸食成瘾,可在呼吸道爆燃……

来源:福州日报 丁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无色的气体,我们最常见的打火机使用的就是这种气体燃料。丁烷看似普通,吸入人体后却会产生幻觉直至成瘾,且若接触火源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严重灼伤。近一年多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就接连收治了不少因吸食丁烷遭遇明火爆炸而严重灼伤的青少年患者。 为合群吸食丁烷爆炸致全身留

邯郸市第二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疼痛质控中心会议暨相关学术培训会

邯郸市第二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疼痛质控中心会议暨相关学术培训会

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邯郸市第二医院承办的“2025年邯郸市疼痛质控中心会议暨基层疼痛康复一体化诊疗技能提升培训(第二期)暨精准化PRP临床规范应用治疗培训班”圆满举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贾东林教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白志勇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广召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朱喜春教

胸椎“巨石”压迫老人脊髓 微创内镜巧摘除

胸椎“巨石”压迫老人脊髓 微创内镜巧摘除

腰背疼痛缠身两月余,令七旬老人寸步难行!辗转求医无果,病根竟深藏胸椎。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骨外科凭借微创“内镜神兵”,精准切除罕见巨大脱出椎间盘,为老人重新挺直脊梁注入希望。半年前一次弯腰负重活动令72岁的刘婆婆(化姓)逐渐出现原因不明的腰背部疼痛,近两个月以来双腿麻木、乏力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咸阳一院的创新实践与惠民之路~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咸阳一院的创新实践与惠民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其中就如何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明确提出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等举措。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发挥公立医院带动作用,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对口帮扶、专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