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涌南阳丨山水生金满眼春——南阳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走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9:41:00    

春日的丹江,鹭鸟翩跹、海鸥翱翔,水质监测员指尖跃动的数字,见证着江河脉动;小山村绽放的蜂糖李花香,凝结着绿色智慧……

而远在伏牛山下的南召30万亩国储林,则是层峦叠翠,徜徉于花海的人群,书写着盛世华章;穿城而过的黄鸭河畔,两岸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勾勒着诗画长卷……

这一幅幅动感十足的生态画卷,正是南阳大地春潮涌动的生动写真。

阳春三月,本报“春涌南阳·社长(总编)‘五聚五提’报道基层行”采访组一行深入淅川、南召等地,一路探访叩问,听一江清波漾起万里春潮,看苍翠林海织就绿色锦缎,深刻感受南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的大美画卷。

千顷澄碧的丹江口水库。


筑牢生态屏障
铁肩守护国家水脉

当淅川丹江口水库的晨雾被春风揉碎,环库区生态廊道便化作一条斑斓的生态项链,展现在众人眼前。

记者沿着生态廊道一路前行,金黄的油菜花海宛如巨幅油画铺展至天际,间或跃出一树树怒放的樱花,似云霞跌落人间,美不胜收。

站在丹江口水库的一处堤岸旁,淅川县林果发展中心副主任葛玉顶指着蜿蜒远方的绿色长廊兴奋地说,这条依托环库公路和天然生态屏障的生态廊道,全长112公里,已经成为游客踏春的打卡地。这条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后,还将库区沿线的产业、旅游、生态资源串珠成线,发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

走过生态廊道,记者来到香花镇宋岗码头。举目远望,蓝天白云下,千顷澄碧,顿觉心情疏阔。

记者跟随淅川县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员石亮登上水质监测船向江而行。在江面停稳后,石亮和同事俯身从数米深水处提取一桶水样,分装、固定、检测,现场测定水质的酸碱度、水温、溶解氧、透明度。

十余年水质监测,让石亮与水结下不解之缘。“如果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条蓝色大动脉,那么淅川境内灌河、淇河、滔河等五大河流就是一条条毛细血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时刻监控这些毛细血管的水质安全。”

当丹江水从淅川陶岔沿着长达1432公里的输水渠道,一路北上、直抵北京时,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时刻监测着水质安全。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区及上游在河南省境内共有23个水质监测国控点位和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每半个月一次常规监测,每半年一次全因子监测,共同织起一张严密的水质监控网。

在宋岗码头的江面上,56岁的护水清漂员赵建峰正忙活着——俯身、打捞、转身,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娴熟轻快。

从小在丹江边长大的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份工作,他总感觉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荣光。通水后,他主动加入水上清漂志愿者队伍。10年来,他和队友们尽心尽力,每年七八月份,他们几乎吃住在水上,日夜守护库区水质。

同样守在江上的,还有一支水上综合执法队伍。丹江口库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队长王光理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常年吃住在库区一线,他们采用人防与技防、岸上检查与水上检查、白天巡查与晚上突击、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五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库区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水质定成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市委、市政府扛稳扛牢守护一库碧水的政治责任,全力念好“治、建、转、防”四字诀,统筹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水十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南阳以此为遵循,加速探索生态宜居、创新高效的新发展动能,生态安全与美丽富民实现了有机统一,水清岸绿、和谐开放的生态画卷次第展开。

转动绿色引擎
山水间的财富密码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山水是致富的密码。在渠首,记者见证了渠首人把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

走过曲折山路,记者来到淅川县老城镇石家沟村,这里独特的小气候赋予了小山村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村里人尝到了蜂糖李带来的甜蜜生活。

“北京市民不仅喝上俺这里的水,俺村的水果还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哩!”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蜂糖李种植大户石金龙说起山村之变,笑得合不拢嘴。

原来,2017年,当地政府决定在石家沟村试种蜂糖李,不仅提供果苗,还免费请来专家指导。一试种不大紧,这里的蜂糖李不仅含糖量高,而且口感更好,现在畅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上每斤能卖到50元至70元。有的村民种蜂糖李一年就收入一二十万元。

石金龙告诉记者,每到收获季节,全国的客商都赶到石家沟村,22个收购点挤得人满为患,仅去年,一棵大点的蜂糖李树结的果就卖了4000元。如今,石金龙正带动乡亲扩大种植规模,并注册商标“岵山蜜”,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石家沟村靠生态之优走出了林果致富路,而依山傍水的险峰村则走出了另一条致富路。

险峰村背靠岵山,面临丹江,风景秀美,是休闲康养的天然之地。库区移民金智勤在外打拼多年,一直心念家乡,难舍故土。2021年,在镇村帮扶下,她争取到移民后扶资金300万余元,与兄妹一起开办官福山居民宿,如今已扩大到包括阳光房、湖景房、独栋民宿客房等房型的高档民宿55间,并配套了超市、码头、游船、栈道等设施,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度假养生、互动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示范点。

金智勤高兴地说,南水北调让家乡的小山村成为外地人向往的地方,去年她的民宿就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次,今年五一的订单也从北京等地纷至沓来。

这是南阳致力于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加快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的生动实践。淅川县林果发展中心副主任葛玉顶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持续营造的良好生态环境、核心水源保护地的格局定位等优势,淅川县坚持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打造,大力推广生态高效林果业种植,种植柑橘、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10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

而来自市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十三五”至“十四五”时期,全市绿色有机认证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形成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黄金梨、金银花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名优品牌,菌、花、果、药“四特”经济在山乡遍地开花,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特色集群,生态资源正成为富民强县的“助推器”。

呵护一方山水
家门口就是“诗和远方”

呵护一方山水,造福一方百姓。

走进南召县国家储备林鸭河口基地,处处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仿佛走进了绿色和鲜花的海洋。来这里赏花、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紫藤谷、盆景树艺园、松趣园、枫林园、梅园等让人流连忘返,长颈鹿欢乐世界更是吸引众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游玩。

这是南召县通过创新规划设计、创新管理体系、创新运营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国储林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的生动诠释。

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炳坤告诉记者,公司坚持“建一个基地,成一片景区,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果药、林养游等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依托鸭河口国储林基地,已建成1.2万余亩的玉兰花博园,开发了荷花莲塘、红枫湖、静心湖等水景观光旅游项目,打造了柞蚕文化园、梅园等十大名花名木园,实现了常绿与落叶兼备、步移景变的四季花海景观。

走出国储林鸭河口基地,记者一行来到穿城而过的黄鸭河。午后的黄鸭河分外美丽。在猿人洞广场,一名音乐爱好者正坐在猿人洞里吹着悠扬的笛子,一对中年夫妇则在阳光下沐浴着春风,享受着河湖带来的幸福。

黄鸭河是南召的母亲河,承载着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双重使命。2024年,黄鸭河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从2013年黄鸭河董店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获批,到2024年幸福河湖规划落地,十余年间通过系统清淤、生态护岸、防洪提升等工程,实现了从“治水”到“惠民”的跨越。

从小就在黄鸭河旁长大的城关镇居民曹志强是黄鸭河十年变迁的见证者。他说,以前黄鸭河两岸都是石头滩,现在经过治理,两岸风景如画,群众可高兴了!

南召县水利局副局长刁玉磊告诉记者,黄鸭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以猿人洞广场、毛家堰主题公园、鱼鳞坝、马市坪等项目节点和水情教育基地为核心,串联起黄鸭河流域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治水成就。项目全部建成后,黄鸭河不仅提升了防洪能力,更成为群众休闲游憩的生态客厅。

河畅其流,水复其清;成其水网,惠泽民生。这是南阳盛世治水的新蓝图,也是南阳幸福安居的新画卷。

市水利局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30亿元,农业用水权改革、幸福河湖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水利部建管人才培养基地等国家级试点落户南阳,河长制考核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名。2024年,南阳市成功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名单,系全省唯一入选市,全国只有10个城市。

生态是南阳最厚实的家底,绿色是南阳最鲜明的底色。两天采访,行程匆匆,但记者深切感受到,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擦亮生态底色,突出“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定位,打响“山水氧光,风林果花”生态品牌,南阳已走出一条水源地跨越转型的特色之路。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严标准治污染、护生态,持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好山好水好人家,这就是今日的南阳。站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新起点,千万南阳人正以青山为笔、绿水为墨,在高效生态经济卷轴上挥毫千年之变。

专家点评

以水为脉 擘画生态经济新坐标

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教授 姬明飞

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正以“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担当,探索着生态优先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这座千年古城在守护碧水蓝天的战略使命中,开启了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绿色实践。

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首先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完善全域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生态屏障体系。大力推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统筹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不断培育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加速绿色经济引擎转动,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绿色产业培育体系,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打造豫西南的绿色制造中心。推行产业链绿色化改造,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大力建设零碳工厂示范项目。创新“生态银行”运作模式,整合碎片化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生物降解材料、水处理技术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水利建设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以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为契机,重点打造智慧水利支撑体系,加快推进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数字孪生水网“四大体系”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助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将获得全新动能。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将以水为媒重塑发展逻辑,在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辩证统一中,不断书写新时代绿色崛起的南阳答卷。


全媒体记者 / 赵明媚 王勇 杨青晓 李金玺 张玲

相关文章
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林业局联合发出保护野生鸟类志愿服务倡议

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林业局联合发出保护野生鸟类志愿服务倡议

陕西网讯(记者 袁晨)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林业局联合发出《保护野生鸟类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市民朋友做保护法规的传播者、做生态家园的守护者、做违法线索的监督者、做受伤鸟类的救助者、做文明行动的践行者,共同筑牢野生鸟类保护的“志愿防线”。全文如下:保护野生鸟类志愿服务

湖北巴东一村庄让“烂泥塘”变网红打卡点

湖北巴东一村庄让“烂泥塘”变网红打卡点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通讯员 焦国斌 范宏霞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一场由“烂泥塘”引发的蜕变,正让乡村焕发新活力。7月10日,村中荷塘荷花盛放,游人往来打卡,谁能想到这片景致,曾是当地村民避之不及的淤塞洼地。这场转变始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系统治理:通过堰塘清淤、风貌改造,烂泥塘不仅变身荷花

榆林:“黑色资源”与“金色田野”共生演进

榆林:“黑色资源”与“金色田野”共生演进

熬粥喝的小米被加工成月饼、粽子、大列巴等产品,而且都有可追溯生产企业的二维码。7月11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米脂小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的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青创联盟”),该公司一楼展厅内陈列着各类独具特色的小米产品

最高500万支持+30万购房补贴!青岛人才新政“放大招”

最高500万支持+30万购房补贴!青岛人才新政“放大招”

吸引各类人才,继前不久出台扶持青年人才的专项措施后,青岛又放“大招”。7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进行解读。青岛这次出台的20条措施,从四大方面入手,努力打造更高品质的人才发展生态,让各类人才在这里扎根发芽、竞

“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西岸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模速空间”成长迅猛,新扩容近5万平方米人工智能孵化空间,有望容纳约500家企业。上海北翼,过而立之年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逾100家企业,是去年全年总数近八成。创新资源、要素、主体从各方涌来,释放着信心,透露着预期。放眼黄浦江两岸,人工智能领域,“西有模速

上海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上海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站在全球化浪潮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交汇点,上海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从集成电路到绿色低碳,上海正以系统性政策支持和生动的创新实践,打造

宁陕县公安局四亩地派出所:多措并举守护生态家园

宁陕县公安局四亩地派出所:多措并举守护生态家园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赵峰)为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持续稳定,近日,宁陕县公安局四亩地派出所联合驻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以“查隐患、强监管、广宣传”为主要举措,筑牢生态安全防线。行动中,联合执法组对辖区重点区域、餐馆、快递物流网点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查非法猎捕

复旦大学刘典:不要露水,要雨水!高补贴挖不走杭州企业

复旦大学刘典:不要露水,要雨水!高补贴挖不走杭州企业

一栋破旧的四层老工业厂房,没有客梯。楼梯上坑坑洼洼,全是机器人训练时踩下的脚印。这是全球AI“网红”宇树科技的办公场地。在杭州,这样不重面子只重技术的企业还有很多。年初,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热度持续升温,杭州人工智能领域已构建起独特的创新生态体系,其发展模式备受各界瞩目。为深度剖析杭州模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