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4月2日,由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春融同祭 生命长青”2025年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在长青生命纪念园举行。2025只平安鸽腾空而起,在祭文朗诵、鲜花敬献中,人们礼赞生态葬逝者、传递对亲人的思念。

4月2日,“春融同祭 生命长青”2025年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现场放飞平安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上午10时,公祭仪式开始,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家属代表深情追忆往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态安葬的支持。活动还通过诵读祭文、歌谣、放飞平安鸽等形式,歌颂生态葬逝者的无私大爱。当天,还有20位自然葬者在家属的见证下,在春天里回归自然。
据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吴蓓介绍,北京市作为率先推行生态殡葬建设的省市之一,在1994年开始骨灰海葬活动,2016年推出骨灰自然葬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市共生态化安葬逝者5万余名,服务家属17万人次。

全体人员肃立默哀。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近年来,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健全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激励机制》《健全本市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补贴办法》等政策文件,对选择海葬、自然葬的,免费提供遗体接运、冷藏、整容、告别、火化及骨灰寄存等殡仪服务。北京市属和区属公墓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因地制宜推出了骨灰深埋、草坪葬、花葬等不保留骨灰的个性化绿色生态安葬形式。
此前,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十年,公众对生态葬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骨灰海葬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