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国科学家“搭积木”搭出9厘米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7:59:00    

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可控变形能力的器件,也是微型机器人的“心脏”。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研制出一种薄膜状的微型驱动器,可像“变形金刚”一般让微型机器人实现连续形状变化且“锁定”其特定动作形态,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利用此驱动器以及团队构建的一种“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制备出了目前已知世界最小、最轻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其体长为9厘米、重25克。该成果4月18日晚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机器智能》。

图为处于地面运动模式下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清华团队供图)

让机器人不仅能做走、跑、跳、飞、爬等动作,还能将任意形态随时固定,是机器人应用场景多元化的关键因素。据悉,目前5厘米以下的小尺度驱动器,通常难以同时实现连续的形状变化与构型锁定,这严重制约了具有多种运动模式的机器人向微型化与无线化发展。

基于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方法上的创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制出最小至几毫米的微型驱动器,作为“可变形外骨骼”可用于集成传感器、电机等功能元器件,进而构建复杂的机器人系统。

“要让机器人又小又轻、无线控制,还要具备复杂形态切换能力非常难。”张一慧说,新型驱动器具有优异的变形能力和锁定能力,通过电控制,可做到连续变形至任意状态并将形态“锁定”——这是以往小尺寸驱动器很难实现的。利用此驱动器组装成的微型陆空两栖机器人通过变形,可跑、可飞,动作灵活,地面运动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6米。

图为由多个驱动器单元构成的迷你版“变形金刚”(清华团队供图)

此外,团队还用10多个驱动器制出一款高4.5厘米、重仅0.8克的迷你版“变形金刚”。

张一慧表示,此次成果为微型机器人研发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未来,这种微型陆空两栖机器人可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及检修、地质及文物勘探等场景,替代人类执行复杂危险环境下的多种任务。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1199元的有道Space X体验如何?好用实用的AI答疑工具

1199元的有道Space X体验如何?好用实用的AI答疑工具

在开创AI答疑品类半年后,网易有道很快就推出了迭代产品。8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POWERED BY 子曰”有道AI新品发布会上,网易有道一口气推出了有道AI答疑笔Space X以及音视频翻译平台,还展示了全面AI化的有道词典。对此雷科技也进行了详细报道,可全网搜索查看。过去几年,我们曾先后评测过

清华食堂餐具一套88元“可用可收藏”?回应来了

清华食堂餐具一套88元“可用可收藏”?回应来了

近日,清华大学食堂餐具成为网络焦点——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卖家公开以88元的价格售卖“清华紫荆色饭碗+绿色餐勺”组合,引发热议。24日,记者调查发现,在相关商品信息中,一套带有“轻微使用痕迹”的紫荆色饭碗与绿色餐勺组合被定价88元。卖家在商品详情图介绍:“清华大学的紫荆色饭碗,买都买不到的,能用它吃

从骑手到骑士,一字之变见浙江温度

从骑手到骑士,一字之变见浙江温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婕小哥们身穿崭新的橙色制服,出现在西子廊桥,激昂的歌声中满怀对生活和未来的憧憬,这是上周末出现在西湖边的一幕快闪。不久的将来,一抹抹橙色将穿梭于杭州、浙江,乃至全国的大街小巷,为我们送上生活所需。新制服更酷,更有设计感,自带反光条、急救包,也让小哥们更有安全感。毫无疑问,其意义

济南造“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4×100接力决赛获第三名!

济南造“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4×100接力决赛获第三名!

8月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迎来最后一天——决赛日!济南企业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在4x100接力决赛中获第三名。来源:天下泉城

宇树机器人概念,披露大消息!

宇树机器人概念,披露大消息!

近一周机构调研个股数量有110多只,中宠股份调研机构数最多。中宠股份有251家机构调研,其中包括52家基金公司、59家证券公司、61家私募、10家保险公司等。据透露,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32亿元,同比增长2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增长42.56%。

“人工智能+”,甬港合作潜力无限

“人工智能+”,甬港合作潜力无限

一方正在全力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一方正在积极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7月26日,在第二届浙港现代专业服务合作会议“人工智能+”专题洽谈会上,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与应用,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展望。不少与会代表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期。宁波乃至浙江,未来与香港的紧密

央媒看四川丨四川农业大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以身传技,促“粮稳豆增”

央媒看四川丨四川农业大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以身传技,促“粮稳豆增”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再次入选专项补助项目。“这项技术由我们团队首创,已经连续四年获得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5500万亩,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认可。”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四

十堰人医专家微创精准剥离“鹌鹑蛋”大高危间质瘤

十堰人医专家微创精准剥离“鹌鹑蛋”大高危间质瘤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桢桢 余华)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胃底保卫战”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上演。由消化内科3病区周春芳主任带领的专家团队,通过尖端的内镜微创技术,为56岁的刘女士(化名)成功摘除了一颗紧邻脾脏、随时可能恶变的“定时炸弹”——胃底巨大间质瘤。腹中“警报”拉响,内镜锁定“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