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世界睡眠日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
睡眠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持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认知和记忆力
有重要作用
近日
全国爱卫办发布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
什么样的睡眠是高质量睡眠?
怎么样才能睡个好觉?
一起来了解
几点入睡最合适?
适宜的睡眠时长是健康睡眠的基础。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中小学生8—10小时;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6—7小时。规律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睡眠的保障。成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老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
什么样的觉才是好觉?掌握三个标准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健康睡眠的关键。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长期睡眠不良有哪些危害?
睡眠不良是指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规律紊乱。其常见表现有睡眠时间减少或延长、不能按时入睡、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频繁醒来、眠浅梦多、白天嗜睡等。
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反应迟钝,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增加交通和生产安全风险;会导致情绪不稳,烦躁不安,严重者会诱发焦虑、抑郁等;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患病风险。
如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6岁以下超过20分钟)、睡眠中觉醒且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白天频繁打瞌睡犯困、夜间鼾声响亮伴有呼吸间歇、睡眠不规律、睡眠过程中出现梦游、遗尿等,提示可能患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想要晚上睡得香,这几件事做起来
一项研究显示,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延长寿命,男性的预期寿命延长4.7年,女性的预期寿命延长2.4年。这些生活小技巧,有助于身体早早进入既定睡眠模式中,让你睡得早、睡得好(亲测有效哟)。
1.床只用来睡觉,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玩手机、看书。可以先在客厅活动,等累了再上床睡觉,这样有助于培养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
2.早上起床的时间尽量规律,哪怕是周末,也不宜太晚起床。
3.努力改掉“晚睡强迫症”,熬夜前先想清楚,玩手机、聊天是否值得你付出早衰、变丑等代价。
4.白天增加日晒和体力活动,盖厚一点的被子(通常情况下,被子重量不要超过个人体重的10%,比如体重60公斤,最好选6公斤以下的被子),戴眼罩,卧室安静、窗帘遮光等都有助进入睡眠。尤其是一天中更多接触明亮的光线,可以帮助调节身体内置的生物钟,使夜间褪黑素浓度上升,让人入睡更早、更快,深度睡眠时间延长。
5.在下午2点前喝奶茶/咖啡。不少奶茶也有咖啡因,咖啡因在身体里的半衰期平均为4小时(敏感人群会更长),也就是说下午2点喝的咖啡,晚上7点仍有一半的咖啡因留在体内影响人的睡眠。
6.尽量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睡眠推迟不宜成为常态。
7.睡前尽量让神经系统镇静下来,停止剧烈运动,做做拉伸,泡泡脚,停止“我睡不着”的焦虑感,放松才能入睡。
8.洗热水澡可以让体温发生变热再迅速下降的变化,这个过程模拟了晚上体温自然下降的过程,降低了身体的核心温度,有助于入睡。
9.平躺是最推荐的睡姿,特殊人群可以选择侧睡。平躺容易保持脊椎对齐并均匀分布体重,背部所有肌肉都是放松的,脖颈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对脊柱也没有任何外力挤压。仰睡也可以缓解鼻塞(垫高上背部,畅通呼吸道),对面部皮肤也有好处。
但平躺并不适合打呼噜很严重的人,因为重力作用,平躺的时候舌头会往后坠,更容易造成通气不畅,就更容易打呼噜了。另外对于孕妇,也更建议侧睡。侧睡能避免子宫压迫大静脉影响心脏泵血,还能改善心脏、胎儿、子宫和肾脏之间的血液流动。
睡前这些动作
也可以让睡眠变好
↓
据生命时报报道,最近《英国医学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个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
在晚上进行碎片化、短时间的“轻量型”阻力训练——深蹲、提踵、提膝展髋,可以使当晚的睡眠时间延长近30分钟。
体重抗阻锻炼包括3个动作,无需器械,仅靠自身体重完成:
1、站立提膝展髋,站立时抬高一条腿的膝盖,把抬起的腿向外侧打开(右腿向右,左腿向左),然后收回来放下;
2、深蹲,模仿坐椅子的动作,但不要真的坐上去,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
3、提踵,即踮脚。
每个动作20秒,3个动作做完是1分钟,循环3轮,一次只需3分钟,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主流观点不推荐在睡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为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可能导致睡眠变差。而体重抗阻锻炼简单易操作,强度低,时间短,却能改善睡眠,它们很容易成为普通人睡前锻炼的一部分,你甚至看着剧就能完成。
万一熬夜晚睡,3招降低伤害!
1.先睡一会
如果必须要熬夜、晚睡,可以试着在困了的时候先去睡一会儿,同时把闹钟定好,提前把⾃⼰叫起来。之所以这么操作,是因为在睡眠后半段,深睡眠⽐例逐渐减少,快速眼动睡眠逐渐增多,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醒来相对容易,而且醒来后相对舒适,醒来后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
2.睡个午觉
晚上熬夜,⽩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倦。那么可以在午饭后补个⼩觉。不过,最好20分钟即可。中午如果睡得太多,容易影响晚上睡眠。
如果想在周末多睡一会儿,建议“少量多次”地补:早上多睡1小时(不超过2小时),中午再睡20分钟,晚上提前30分钟上床。这种⽅法可能会让节律保持在稳定的框架内,避免后期出现“越补觉越睡不好”的局⾯。
3.补充营养
睡眠不足可能会刺激食欲,而且更容易无法抵抗高热量垃圾食物的“诱惑”。所以,为了摆脱“熬—胖”的恶循环,熬夜后可以多吃一些更有营养的食物,比如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和瘦肉,多吃蔬果。
来源:河南日报微信整理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健康、丁香医生、健康时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