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学会识别能救你一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8:00:00    

“哈萨克族歌手朴翔因心梗猝逝,年仅35岁”“中山大学副教授、健美运动员刘一阳疑似因心梗去世,年仅38岁”……近期,中青年人猝死的新闻频传,而猝死事件,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在近些年呈显著年轻化趋势。

这些身体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会不幸猝死?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总结年轻人猝死的共同点,并给出合理预防的方法。

40岁以下人群猝死占4成

猝死病因复杂,主要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类。

  •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发疾病导致的猝死,占所有猝死原因的80%以上。
  • 非心源性猝死,则是由神经、呼吸或其他系统原发疾病导致的死亡。

《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5万,18~35岁人群占比从2015年的12%,飙升到2024年的28%。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猝死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强调是自然疾病导致的意外事件,而非外部因素(如中毒或外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余国龙表示,猝死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抢救窗口极短。在我国,每10秒约有1人死于猝死,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40岁以下人群占总猝死人数约40%。


青年猝死者往往具有“无病史、无预警、进展快”三大特征,发病风险预警难度更大。

年轻人猝死的两个共同点

猝死虽然是突发疾病,但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猝死的年轻人有以下两个共同点。

多数人有“隐性”心脏疾病

心源性猝死由心脏病引发,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患者大多有自己不知晓的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的有以下两类:


  • 先天性心脏结构性异常,占青年猝死的30%以上,包括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等。
  • 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主动脉夹层。其中,冠心病在近20年呈年轻化趋势,30~40岁冠心病患者占心梗总人数的43%。


存在急性触发因素

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期刊发表研究称,超半数青年猝死者发病前过于激动、劳累,饮酒、饮食过饱、长期熬夜等诱因紧随其后。

过于激动、劳累或精神压力大,可诱导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剧增,引发冠脉斑块破裂、痉挛,电生理不稳定,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杨红霞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期吃外卖、熬夜加班、频繁应酬、吸烟喝酒、运动不当、情绪起伏等,都是年轻人猝死的危险因素。

年轻人还普遍存在“健康感知偏差”,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有点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即使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也不重视。由于前期疏于管理,没有发现疾病隐患,一旦急症发作,将很难挽回。


年轻人防猝死3个重点

与老年人群相比,青年人群猝死更凶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曾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老年人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而且经历了血管老化,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


他们平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身体通过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和其他代偿方式,“适应”这种情况。年轻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且无先兆不适,发病急骤,一旦发生心肌缺血,程度可能更重,死亡率高。


主动防控疾病

  • 青年,特别是有家族性猝死史者应进行隐匿疾病筛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来筛查心肌病,同时可进行猝死相关高危基因(如TPM1/MYH7基因)筛查;
  •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查血脂、血糖,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 心肌病、长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患者可遵医嘱实施植入式除颤器治疗;
  • 高危人群平时应遵医嘱随身备药,如冠心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高血压患者备好尼群地平。

调整生活方式

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强度运动。

识别预警信号

猝死前1周,特别是发生前4小时内,大多数患者有疲劳、反复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且症状较平时更重。


患者此时要及时就地休息,有相应基础疾病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及时就医。


猝死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患者生物学死亡的关键。若在“黄金4分钟”内及时施救,很多人能挽回生命。


需注意,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直到医务人员抵达。若该事件发生在公共场所,应立即就近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电除颤。▲

相关文章
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学会识别能救你一命

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学会识别能救你一命

“哈萨克族歌手朴翔因心梗猝逝,年仅35岁”“中山大学副教授、健美运动员刘一阳疑似因心梗去世,年仅38岁”……近期,中青年人猝死的新闻频传,而猝死事件,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在近些年呈显著年轻化趋势。这些身体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会不幸猝死?《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总结年轻人猝死的共同点,并给出合理预

3分钟锁定肺癌风险!广州和睦家医院落地90%准确率呼气早筛技术

3分钟锁定肺癌风险!广州和睦家医院落地90%准确率呼气早筛技术

在2025 广州医疗与健康产业博览会上,广州和睦家医院展示了一系列体检项目中的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肺癌早筛技术成为焦点,为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带来了早期防控的新希望。广州和睦家医院推出的体检项目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癌症,约75%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极大地增

欧洲今年蚊媒疾病传播事件创纪录

欧洲今年蚊媒疾病传播事件创纪录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日发布报告说,欧洲今年发生的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创有记录以来新高;截至13日,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为三年来最高。该机构警告,气候变化或令蚊媒疾病传播成为“新常态”。欧洲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欧洲今年已发生27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数量创新高。截至13日

歌手千百惠突发疾病去世,享年62岁

歌手千百惠突发疾病去世,享年62岁

8月20日晚,歌手黄安发出讣告,称女歌手千百惠去世,享年62岁。红星新闻记者从千百惠身边一名工作人员了解到,千百惠确实于19日在北京去世,至于去世原因,是“突发疾病”。黄安回忆称,他与千百惠相识47年,“我俩高中时就认识了。我与百惠是新竹同乡,当时她在黄包车西餐厅演唱,我去面试歌手,负责面试的就是百

深读|全省首批!中山开出首张公卫医师处方

深读|全省首批!中山开出首张公卫医师处方

“病情稳定,给你开了美阿沙坦,有不舒服及时反馈。”8月19日上午8时许,在中国医师节这一天,在中山市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随访诊室”,公共卫生主管医师蔡雄开出了全省首批、中山首张公卫医师处方。“以这样的形式庆祝医师节,让我意想不到!”蔡雄感到荣幸又忐忑,历经大半年体系化培训及考核,一周前,

融汇中西 守正创新 打造中西医结合骨病诊疗新高地 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谱写诊疗新篇章

融汇中西 守正创新 打造中西医结合骨病诊疗新高地 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谱写诊疗新篇章

在骨伤疾病与慢性疼痛困扰日益普遍的今天,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与陕西省重点专科为基石,立足西北,放眼全国,将现代医学的精准微创技术与源远流长的中医智慧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不仅成为区域骨科领域的璀璨明星,更在破解复杂肌骨疾病难题的道路上,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暑期脊柱侧弯就诊者大幅增加 专家提醒:青少年平时应注意坐姿

暑期脊柱侧弯就诊者大幅增加 专家提醒:青少年平时应注意坐姿

昨天,记者从沧州市中心医院和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了解到,进入暑假后,青少年脊柱侧弯就诊量大幅上升,为平时的2倍至5倍。近日,青县的13岁女孩小山(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两年前,在学校的脊柱侧弯筛查中,小山被查出有轻微的脊柱侧弯。小山平时坐姿不好,经常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家长经常提

医在身边|洗牙怕酸痛?听听烟台市口腔医院专家怎么说

医在身边|洗牙怕酸痛?听听烟台市口腔医院专家怎么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实习生 安晴 通讯员 侯新禹“一想到洗牙时器械在嘴里震动和嗡嗡的声音,牙齿就忍不住发酸。”这是很多人对洗牙的恐惧,也是不少人明知定期洁牙有益,却迟迟不愿就医的主要原因。洗牙真的会酸痛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市口腔医院东院区牙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