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桦林 陈纯
近日,岳阳市中医医院卒中中心团队与介入团队通力合作,在该院DSA复合手术室完成一例高难度颈内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成功挽救71岁跨省转诊脑梗死患者的生命。
DSA复合手术室是现代医院最先进的手术室,堪称医院的核心“重器”。
2023年,市中医医院率先在湘北地区建立了首家DSA复合手术室,为神经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强大支持,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快速、更专业、更精准的救治保障,也让该院的精准医疗、高效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科技赋能现代医疗的“医疗航母”
DSA复合手术室,通过DSA设备与外科在百级层流手术室中的全面整合,实现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相结合,从而解决各类复杂手术、降低手术风险、节省手术时间。
在市中医医院新医疗大楼,占地200平方米的DSA复合手术室,如同精密运转的“生命中枢”。
这里配备了第三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拥有超大投射范围与灵活的多角度调节能力。搭载的平板探测器以卓越的成像性能,提供高分辨率、低剂量的血管造影图像,清晰呈现血管病变细节,满足多样化的检查和手术需求。

手术间还配备了手术床、监视器、无影灯、外科塔、麻醉机、智能电子显示屏、心电监护仪等设备,构建起全方位的手术支持体系。从精准操作到实时监护,为手术全流程提供可靠保障。
“复合手术室有着传统手术室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不同学科的医疗人员协同作战,将精准化与微创化完美结合,实现‘一站式’完成各类复杂手术。”麻醉手术部主任洪波介绍,复合手术室既可进行常规外科手术,又能有效联合DSA影像诊断手段,精准高效地进行介入治疗,使复杂的手术得到简化,进而降低手术损伤。其强大的影像处理及信息整合功能,打破了传统内、外学科之间的壁垒,可将“单打独斗”转变为“多兵种联合作战”,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此外,DSA复合手术室将原本需要分开进行的检查和手术整合至同一个空间、同一次操作,患者无须在影像检查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了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感染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多学科联合作战的“生命枢纽”
“一名脑梗死患者从湖北宜昌转诊过来,立即开启绿色通道!”5月7日凌晨1点,一位71岁的患者突发肢体乏力和言语障碍等症状,紧急转运至市中医医院。
卒中中心团队、医学影像科、介入团队等相关学科专家紧急会诊,与此同时,患者进行核磁影像检查评估。结果显示,其大脑已经出现大面积缺血,唯有马上打通血管才有一线生机。

与家属沟通后,患者被紧急送入DSA复合手术室。术中造影显示,患者的右侧颈内大血管已经完全闭塞。更棘手的是,闭塞的部位既往还有重度狭窄,常规介入手段很难顺利开通血管。
为了尽快恢复患者的脑部供血,防止脑细胞进一步损伤,医疗团队经过紧急会商,当即确定了精准植入颈内动脉闭塞支架的救治方案。医护团队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用时1小时成功植入支架,患者闭塞的血管被打通,症状明显改善。
“从急诊评估到影像诊断,再到手术决策,整个流程我们在患者入院后的28分钟内就完成了。是DSA复合手术室打破了学科壁垒,形成了独特的救治生态。”神经内科主任肖科金表示。

心血管病科主任石闯介绍:“DSA复合手术室的建成和使用,极大提高了心血管介入治疗水平和急救能力。”
现在,DSA复合手术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微创介入手术;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涵盖腹主动脉血管病症、肝脏肿瘤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等微创介入手术;神经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脉血栓溶解术等微创介入治疗。
据悉,自2023年DSA复合手术室投用以来,该院共完成手术5000余例,在心肌梗死、脑血管畸形、急性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市中医医院DSA复合手术室正以“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发展步伐,推动“精准医疗”与“多学科协作”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